第333章 亚圣孟子

要是放在他大秦,他肯定不会给孟子好果子吃。

孔子重礼,孟子好仁。

但在礼数方面,孟子还不如他的祖师爷孔夫子。

总是孟子的这番操作,也难怪国君们都是对其敬而远之了。

孟子除了对国君缺乏礼数,在关键问题上的态度也让人无法认同。

孟子在齐国的时候,正逢燕国内乱,再加上两国有世仇。

因此齐国就想出兵讨伐燕国,为此齐国大夫特此去征求孟子的意见。

一开始,孟子明确表示了支持的态度。

但后来,孟子却又表示自己的表态属于闲聊性质,不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还鄙夷的表示齐国和燕国是一丘之貉,辩解自己不可能劝说一个和燕国一样不仁义的国家去攻打燕国。

孟子的话不仅前后矛盾不一致,而且自己在齐国享受优待还鄙夷齐国的行为无疑是在吃饭砸锅,因此自然引起了齐国上下的不满。

正因为孟子存在种种的大小问题,以致于其一生都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然而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在当时的战国乱世大背景下。

孟子美好而空洞的政治理论完全是空中楼阁,不能帮助各诸侯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正所谓空谈误国,无论是家事国事,都只有从现实出发,认认真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孟子一生虽然并非功成名就,但是《孟子》一书却被封为儒家经典,关键在于孟子的思想主张。”

“第一个思想主张,仁者无敌。”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仁其实就是人心,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

“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百姓的衷心拥护。”

“反之,如果不顾百姓死活,推行暴政,将会失去民心而被百姓推翻。”

“想要做到仁,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五点。”

“一是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民同乐。”

“二是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三是尊人权,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如何对待百姓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四是富有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用推恩办法来治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样做便能得到百姓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

“五是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

“孟子要求对一切的暴君污吏进行严厉的谴责,力图实现清正廉洁的政治氛围。”

“虽然孟子的仁政理念并没有得到实施,但是并非纯属理论。”

“如果要是从经济政策着手,对农业社会而言,百姓只要平安度日,得以养生送死无憾。”

“然后加以适当的教育,提升社会秩序的水平,国家自然会步入正轨。”

“但可惜在战争年代,孟子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各个诸侯国的实施。”

“第一个思想主张,性善论。”

“在孟子的伦理哲学中,性善论是他的一个标签,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

“孟子的性善论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而荀子的性恶论强调了教育的必要性。”

“孟子以性善论作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认为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

“同时性善论认为通过学习人人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君子,又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义。”

“第一个思想主张,因材施教。”

“孟子一贯以孔子的正统继承者自居,他的教育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

“孟子不仅授徒讲学,培养出了众多等优秀的学生,还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

“在教育方法上,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因材施教,提出了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

“当得意门生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

“孟子认为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

“所以,易子而教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王阳明:孟子一生并非功成名就,能够被称为亚圣,最应该感谢的是唐朝儒家大师韩愈。

孟子被称为亚圣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孟子在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说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儒家学说是一座高楼大厦的话,那么孔子就是那个为儒家学说打好地基的人。

而孟子则是把这个高楼大厦建立起来的人,像孟子以后的儒家大师是把这座高楼大厦进行内部装修的人。

在荀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西汉的董仲舒,唐朝的韩愈,北宋的朱熹。

不过是把这座高楼大厦的内部装饰,进行了一些翻新和改造而已。

孟子能成为儒家的亚圣,其实孟子本人可能都想不到。

因为孟子怀有继承孔子学说的梦想,怀有成为孔子那样的圣人的梦想。

一生也在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一生也在开馆办学,传播儒家学说。

但是孟子在生前理想破灭,梦想难以实现,没有人在乎他。

即使有一些国家,像魏国、齐国的国君,一度很重视他。

但从来也没有人愿意,接受并实施他的仁政主张。

也就是说,孟子的生前是特别失败的,特别凄凉的。

孟子能最终成为亚圣,首先要大力感谢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韩愈很推崇孟子,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把孟子列为孔子的继承人,说孟子是在先秦儒家中唯一有资格继承儒家道统的人。

自此以后,孟子的地位开始上升。

到了宋朝的时候,由于宋朝的理学的兴起。

作为对理学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孟子逐步走向前台。

作为孟子忠实信徒的王安石,更是利用自己变法的权力,把《孟子》一书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

元朝人虽然野蛮,但对汉族的儒家文化也是很推崇的。

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之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孟子之所以被选中做了孔子之后儒家学说的唯一继承人,主要在于孟子的思想主张。

第一,孟子的成才之路和孔子相似。

孔子热爱学习,后来办学,再到后来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建设一个以仁爱为本的大同世界。

孟子也是如此,学成之后,带领大批弟子游说诸侯,希望能在孔子的仁爱学说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用仁政治理国家,一个王道理想的世界。

第二,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

并把孔子的伦理思想,发展成为政治思想,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第三,孟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性善论的思想家,这个性善论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

第四,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道德原则。

比如仁、义、礼、智,比如培养浩然之气等。

第五,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主张。

这是孟子总结历史兴亡的规律,十分大胆提出的以民为本的主张。

如何对待民众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兴衰有莫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