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别不信,这件事现在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说是什么在军事会议上,少将军和主公意见不合,当场就吵了起来。
依我看,多半是真的。”
又有一个年纪不大的壮硕小伙儿忍不住插嘴道:
“便是真的又如何?少将军身经百战,打了那么多胜仗,他的见识和谋略能出错吗?
说不定是主公这次考虑欠妥呢。”
立刻有一个年纪稍长的刀疤脸跳出来反驳:
“你这是什么话?那你的意思是说主公错了?”
那壮硕小伙儿脖子一梗,嘴硬地说道:
“我可没这么说,我只是就事论事罢了。
就算在会议上意见相左,可毕竟少将军劳苦功高,也不至于如此重罚他啊!”
那个干瘦汉子也跟着附和道:
“是啊,三十军杖啊,那可不是小数目。
我听说行刑的人没留丝毫情面,打完之后,少将军的后背一片血肉模糊。
少将军也真是条汉子,整整三十军杖,硬是咬着牙一声没吭。”
这时,又有一名个子不高的军卒忧心忡忡地开口道:
“只是大战未起,少将军就遭此重罚,也不知道……”
就在众人说得热火朝天之时,走在前面的什长猛地回头。
他眉头紧皱,低声呵斥道:
“都给我住口!不要偷偷议论此事。军中严禁私下谈论将领是非,你们都忘了吗?”
众人听了,顿时心中一凛,纷纷闭上嘴巴,不再言语。
可这刘封被处罚的消息,却像长了翅膀一般,在军营内继续迅速传开。
士卒们的心中都笼罩着一层疑惑与担忧的阴影,不知道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会给即将到来的大战带来怎样的影响。
……
这一日,曹操的议事厅内气氛热烈而紧张。
厅中烛火摇曳,将众人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影影绰绰。
曹操高坐主位,面色凝重,正与麾下谋士将领商讨着出兵夏口的大计。
蔡瑁、张允二人恭敬地站在下方,向曹操汇报:
“丞相,自采用铁索连环之法后,我等日夜操练,已将北地军卒初步训练完毕。
如今在大船上,士卒们至少不会再有晕船之现象。”
小主,
曹操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他大笑道:
“好!如此一来,我军如虎添翼,攻取夏口指日可待!”
就在此时,一名亲兵匆匆入厅,单膝跪地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