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荷包二

这一下子,石珪终于承认了,他既不会从荷包里拿东西,那么,他怎么可能会用荷包收纳物品?

所以,他面对那堆了一营帐的东西,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不得已之下,石珪只能把那些堆在地上的东西,一一捡起来,然后,再煞费苦心的把东西,全平铺在了自己的铺盖上,最后扯过自己的被子,盖在物品上面,做了个简单的掩饰。

然后,又吩咐不让其他人不得靠近自己的营帐,这才天黑前勉勉强强的把事情给收了尾。

当然,当天夜里石珪没法躺平了睡觉,只能盘着腿坐了一夜,好在夜里他能靠着修炼太一生水妙化真经度过。

虽然一夜的潜心修行几乎没有什么进展,但作为修养精神的法子,效果也还不错。

接下来的几日,石珪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的、想方设法的搞懂荷包的用法,因为一旦开拔,石珪小帐篷里的那堆东西,可就暴露了。

虽然石珪不怕后勤队的兵丁知晓自己多了一堆东西,也有把握能把消息隐瞒下来,但谨小慎微的石珪,并不愿把自己的秘密,放在众人眼皮底下。

所幸,后面一连几日,狗街驿都在下雨,艮山营也没有按原计划开拔,而是选择继续驻留在狗街驿。

这也让石珪心里松了一口气,要不然在艮山营开拔的时候,自己还要费些手脚,才能把帐篷里的那堆东西,安安稳稳的安置在自己的大车上。

就在这几日里,石珪是废寝忘食的研究那荷包的用法,经过他接连两天的不停实验,终于是发现了一个可以将物品,收纳进荷包内的方法。

这个办法,是他根据进入传功玉简的方法,慢慢推导出来的,他当时突发奇想,可不可以将神识一分为二,然后再将一股神识通过自己手掌,用来替代包裹神识的灵力“手”?

于是,按照石珪的设想,这个方法应该分为三步。

第一步,石珪用一只手拿着物品,再用一只手把荷包贴在脑门上。然后,从识海中分出一股神识,在包裹上灵力,顺经脉蔓延到手掌之上,将神识与灵力裹上物品。

第二步,再将识海中的另一股神识,透过自己的脑门,蔓延到荷包内,准备来个里应外合,从而接应另一股神识进入。

第三步,再用手把手掌中被神识裹住的物品,往脑门上的荷包里死命塞,以期两股神识里应外合之下,从而将物品带入荷包内。

结果,等石珪按照自己的设想,一手握着被神识灵力包裹着的一个小瓶子,另一只手可笑的将荷包死死贴在自己的脑门上。

就在石珪笨拙的用一只手,往自己的脑门上一个小小荷包里,开始塞小瓶子的时候,忽的一下,那个颇为坚硬的小瓶子,就在他手中消失不见了。

这时候,正在荷包里“房间”中的另一股神识,就“看见”一只小瓶子,嗖的一下,就出现在了房间的地板上。

小瓶子被收纳到了荷包内。

这次成功,让原本有些郁闷的石珪,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虽然这个收纳的办法,着实过于笨拙,而且在物品在收纳进荷包时,也没有办法控制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只能任凭那些被收纳进荷包里的物品,像乡下堆谷子一样的,都一股脑的堆在一起,并做乱七八糟的一大堆。

但这个可以收纳物品的笨办法,再加上那个大象式的挤出荷包内,全部物品的粗糙的取出方式,还是让石珪第一次掌握了荷包的使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这个使用的方式,是如此的粗糙不堪。

取出东西的方式,是把荷包贴脑门上,鼓动神识闯入荷包内,然后用神识把里面的所有东西,一次性全部挤出来。

而收起东西的方式,又需要一只手把荷包贴在脑门,再用另一只手,把东西一件件的塞回去。

而且也只能任由那些被塞回去的东西,在荷包里随性的胡乱堆放在一起。

但这两种笨拙的方法,最起码,能让石珪终于可以做到,从荷包里取出东西来,并把东西重新塞回去,这两个最基本的操作。

当然,石珪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这种粗陋到极点的操作方式,绝不是荷包的正常使用方式。

石珪可以想象到,如果一个修仙者,真要按这种简陋的方式使用荷包,就需要“稀里哗啦”的一下,就把自己所有东西都倒了出来,然后再从这一堆东西中,捡出自己要的东西后,再把其他不需要的东西,笨拙的一件一件的,重新塞回荷包去。

这种极其夸张可笑的画面,只是想想,都会让人觉得尴尬,更别说,在其他石珪更难以想象的情况下,会有更为可笑的场景了。

于是,石珪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顺着这个粗陋使用方法的思路,不停地尝试着各种方式,去寻找其他更为合理的使用方法。

后来,石珪在一次尝试收纳物品新方法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偶然间恍惚失误,识海中的神识,没有按计划,蔓延到荷包当中,但另一只手掌中,被神识和灵力包裹的东西,却成功的被塞回了荷包里。

这一次偶然间的失误,不仅没有导致失败,反而也成功的把东西收纳回去了的事。

让石珪意识到,也许把神识一分为二,让一股神识先进入荷包,也许并不是必要的步骤。

于是,石珪干脆就放弃了把荷包贴在脑门上的行为。

他尝试直接把荷包握在手中,而另一只手依旧握着物品。

然后用灵力包裹着神识,再透过手掌,包裹住要收纳的物品,再用手,把这件物品,塞回另一只手中的荷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