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裂痕

“不知武爱卿所推荐的两人分别是何人?”赵佶询问道。

武植拱手回答:“禀官家,一人是现任永兴军路都转运使宗泽。他虽是文臣,却熟谙军事,完全能够担任枢密副使这一职务。另一人是当今的河北西路安抚使种师道。种师道忠勇双全,战功卓着,以他的能力担任枢密副使绰绰有余。”

“种师道?宗泽?”赵佶与群臣听到这两个名字,都不由自主地微微点头。他们对这二人都有所耳闻,尤其是种师道,在西北那可是声名赫赫的将领。他所率领的种家军,在大宋军队中战斗力相当强劲 。

然而,众人随即想到要将种师道调到朝廷来担任枢密副使,又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

种家在西北戍守边疆多年,种师道麾下掌控着多达五万的军队。枢密副使拥有调兵之权,而种师道麾下又有众多军队。想到若让种师道进入朝廷担任枢密副使,赵佶和朝廷众人都纷纷摇头。权衡之下,大家心里都默默把种师道从合适人选里排除了。

反观宗泽,虽说只是在近几年才崭露头角,但他身为文臣,而大宋向来推行以文驿武的策略,宗泽无疑更符合朝廷的心理预期。

赵佶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说道:“武爱卿所推荐的二人确实都很合适。不过当下种师道在河北任安抚使,肩负着防范辽国的重任,责任重大,实在不可轻易调动。这枢密副使的职位,便由宗泽来担任吧。”

朝堂之下的群臣听闻,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众人对宗泽担任枢密副使一事颇为认可,那种师道尽管战功赫赫,可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个一介武夫,宗泽虽是名声不显,却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

在大宋,重文轻武可不是徒有虚名,这一观念深深扎根于朝廷上下,所以宗泽任职枢密副使,在群臣看来再合适不过。

随后,赵佶与群臣又开始商议御史中丞这一职位的任命事宜。御史中丞肩负着监察百官的重任,按道理,任职之人必须正直敢言、刚正不阿。

然而赵佶心中却另有一番算计,他压根不打算挑选一位铁面无私的臣子来出任御史中丞这一要职。在他看来,这个职位上的人只需对他唯命是从即可。于是,他竟决定让皇宫大内总管李彦担任御史中丞。

朝堂上的大臣们听闻要让一个宦官来出任此职,顿时炸开了锅,纷纷站出来反对。尽管众人心中满是愤懑,但面对赵佶的决定,多数人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武植站在朝堂一侧,冷眼旁观着赵佶与群臣之间的这场纷争,心中暗自冷笑。

他身为枢密使,深知江南的局势。如今这些人还在朝堂上争权夺利,全然不知江南的方腊势力正日益壮大,局势已岌岌可危 。

但他如今已然下定决心要打破大宋延续了一百多年的统治阶层格局,所以并未多做言语。

毕竟当下的局势很明显,想要从外部来推翻大宋已无可能。西夏已被他所平定,辽国自身也陷入困境,自顾不暇。如此一来,他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方腊起义,试图借由这股内部力量,来打破大宋百年来所构建的稳固统治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