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带着一群人又继续参观,走到陈家大酒楼时,杨真真道:“这是左相大人的兄弟陈三爷开的酒楼,陛下和皇后娘娘不嫌弃的话,一会参观完就过来用膳。”
皇帝就抬头看这酒楼的门楼,对大红的风格很是欣赏。
“这酒楼喜气,来财。”
继续前行。
走着走着,就听到朗朗书声。皇帝吃惊地看着大师傅:“这里还有学堂?”
杨真真看向杨县令,杨县令大跨一步躬身行礼:“启禀陛下,县学在商业街开了小学堂和书院,小学堂专供四乡八村适龄孩子入学,书院建在靠近桃仙山的山下,可供全县学子求学。”
“好啊,好啊,杨爱卿做得好!扶贫先扶智,大同为大业各州县做出了榜样!吏部,回京之后向各州县发嘉奖令,杨县令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值得表扬,我大业就需要这样的官员。”
杨真真暗笑,杨大人这次怕能上《大业日报》了。
再加一把柴吧。
“陛下,大同县衙在商业街还办了个竹器厂,昨日陛下嘉奖的杨村长就是竹器坊的大管事。”
“哦,官府办的,百姓管的,朕一定要去竹器厂看看。”
一行人又踩着青砖向竹器厂而去。
一路上,都是浓烈的酒香,寻寻觅觅,却不知酒香从何处而来。
好酒不怕巷子深,可商业街似乎并无巷子。
竹器厂里一片热闹,几十名女工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正在认真编织,有编竹筐的,有编竹席的,有编筲箕的,有编簸箕的……
初冬的寒风里,一派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情景。
杨村长过来磕头,被皇上制止:“杨村长平身。朕听说竹器厂招了四十名女工,女子务工可行?比之男子如何?”
“回陛下,因女子手工更巧,性格更仔细,动作更麻利,是也女子比男子更适合竹器编织。”
皇后笑道:“很好。平民女子不再囿于厨房,走出家门,分担男子挣钱养家的辛苦,这是百姓家庭一种新的格局。”
皇帝赞赏地点点头,这皇后整天都在宫里,还能体谅百姓生活,着实可敬!
“皇后娘娘说得太好了。女子参与挣钱,家里会更富足,家庭会更和睦,而家庭和睦,更利于国家安定。”
皇帝夸道:“皇后和大师傅都言之有理,这竹器厂,办得好,生产特色商品,流通全国各地,值得各州县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