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则天主政的时期,她敏锐地察觉到传统教育内容的局限性,毅然决定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注重培养实际才能和品德修养置于教育的核心位置。
在一次朝会上,武则天郑重地向群臣阐述她的想法:“朕观今之教育,重经典而轻实用,育人才而忽品德。如此,何以强国富民?朕决意改革教育内容,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陛下,传统教育历经多年,自有其道理,贸然改革,恐生乱子。”
武则天目光坚定地回应:“正因时代变迁,旧制已无法满足当下之需。若不变革,如何培养能为国家办实事、有高尚品德之人?”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陛下圣明,但具体如何改革,还需从长计议。”
武则天微微点头:“朕已深思熟虑,当增设实用之学科,如农桑、水利、算学等,使学子知民生之艰难,懂治国之实际。”
不久,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在学府中开始推行。
在一间教室里,老师对学生们说道:“从今往后,我们不仅要研读经典,还要学习农桑之术,了解耕种养殖之法。”
一位学生疑惑地问:“老师,这些与我们考取功名有何关系?”
老师耐心地解释:“功名固然重要,但能实实在在为百姓谋福祉,方为真正的大才。”
在算学课堂上,老师出题考学生:“若要修筑一条运河,已知水量和地形,如何计算所需人力和工时?”
学生们纷纷动笔计算,讨论声不绝于耳。
一名学生兴奋地说:“老师,我算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