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看房。

有,而且还很多。

他可不想大伯成为这样的人,稍微变通一点又没有什么。

听到这话,杨广志也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再去说什么。

骑着车子回到家里,已经八点半了。

王秋菊看到两人回来,就着急的问了一下:“大哥他们怎么样啊?”

杨广志闻言便将情况说了一下。

听到这话,王秋菊在那嘀咕着:“你说大哥的性子,也没干什么坏事,就连走后门让小刚进厂都不干,干嘛非要他做检讨啊!”

说完,在那里继续说道:“街道办,居委会都是,真的搞不明白。”

不止是厂子,学校,单位,都是一样的情况。

听到这话,杨广志摇了摇头:“谁知道呢!行了,睡觉吧!”

杨小乐也没去和两人讨论这个话题,洗洗就去睡觉去了。

……

大伯的事情结束了,杨小乐后来也从大哥的嘴里听到了陈大林的事情。

不得不说,和他判断的一样。

陈大林是真的够圆滑。

通知一下来,第一时间,第一个人做了半个小时的沉痛深刻的发言。

就连他的调离厂长岗位的申请都打出去了。

过程杨小乐不清楚,但是陈大林还是在厂里做的好好的。

……

66年1月。

学校的老师终于是松了口气,因为放假了。

这天晚上,杨家迎来了一件喜事。

软轴厂没有搬迁的消息,经过厂委开会讨论,工人投票,在厂里干活积极的杨广志,终于分到了房子。

两间。

别人是级别高分了两间,而杨家则是因为人多分了两间。

不过这也是到顶了。

如果家里有10个人,被私底下成为“大户人家”的,争取一下倒是可以争取到三间。

也只是能争取到而已。

看到对面赵大爷家一家七个人窝在两间房子里,就知道现在分房有多难了。

不过现在情况相对来说还好点。

等到了改开以后,在八十年代房子更加紧张的时候,人人嫌弃的倒座房都被分出去了。

就算你家有十几口人,住在一间十几个平方的房子里。

也属于正常的事情,当然了,情况很少。

一般都是祖孙三代住一间,六七口人。

最兴奋的自然是王秋菊了,这两间房子,能让家里省下一大笔开销。

虽然每次钱都是杨小乐去给,没经过她的手,但是每次想到一年给几十块钱,还是让她心疼的不行。

不过这种房子是以前权贵的,没有房产证。

不过有单位和街道分房子的证明。

杨小乐对此倒是无所谓,按照他的意思,那倒座房都没人要,还不如要那个房子。

还能多要一点。

把房门开在街道边上。

等改开以后,还能做点生意呢!

这个在八十年代非常常见的,那些没房子分,分到倒座房的人,反而是最早做生意,或者租房给别人的人。

不过这个想法也就那么一会而已。

有他在,以后什么样的机遇赶不到?

这天傍晚,杨小乐还是照旧去老地方给林俊生这些人送东西去。

在那里等了一会,就等到林俊生过来了。

还是开着车的。

现在有车子方便了许多,后备箱里放了一些东西,谁也不知道。

“浩子叔!”

等了几分钟,就看到大龙开着车停在了他的面前。

杨小乐低头看了看,笑道:“东西在里面,你自己去弄,我先走了啊!”

说完,就要走了。

反正又没什么重要的事情。

“哎,浩子叔,找你有事情,您先上车。”

杨小乐疑惑了一下“怎么了?”

不过还是上了车子。

等他上车了,林俊生这才说道:“浩子叔,之前我们给您物色的房子您不是不满意嘛!英子他们又找了一家!”

“哦!在哪里?什么样子的?”

十月份的时候,他让英子这些人去帮他找房子。

确实找到了一些。

但是都不合适。

不是太大了,离这边太远了,或者大院人太多了。

之前他决定,实在不行的话,就挑那种小的一进院子。

“羊皮市胡同,不过……房子有些特殊,正好今儿没事,我带你去看看路上说呗,先把东西弄上来!”

杨小乐闻言在那里琢磨着。

羊皮市胡同他知道,靠近护城河那边,也就二里路的距离,不是很远。

走路也就十几分钟的事情。

也不知道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便点头答应了下来:“行,去看看,东西在里面,去拿了。”

随后两人下车,去里面把东西给拿了出来。

一共就四个袋子,二百斤。

每次没给太多。

东西放在车上,发动车子以后,林俊生这才说道:“房子在礼王府边上,是一套三进的大院的后院,不过房子不在大院里。

公私合营以后,那个人给他儿子准备的,把房子单独弄出来,中间他儿子出国了,房子一直空着,好像说是不回来了。老头就准备把房子卖了,去找他儿子去。”

“多大啊!”

“不是很大,连院子只有八十几个平方,三间瓦房,半间大小的厨房。”

听到这话,杨小乐在那里点头。

不错,三间也不算太离谱,价格应该也不会太高。

开车就是快,十分钟不到,就来到了礼王府附近,在一个门前停了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