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乐圣李龟年

后来唱到高潮之处,唐玄宗亲自为李龟年伴奏吹玉笛。

每次吹完一曲要换新的一曲的时候,还故意拖长笛音以此来取悦杨贵妃。

后来李龟年就经常拿这件事情讲给其他人听,毕竟能以唱歌赢得如此之高的声誉的,还没有超过这次的。

“安史之乱爆发前,李龟年敏锐地察觉到安禄山怀有异心,但苦于乐师的地位低下无法进谏。”

“于是李龟年只得在唐玄宗面前模仿安禄山与李林甫说话时语气和神态,希望以此向唐玄宗示警。”

“可惜唐玄宗并没有懂得李龟年的用意,对李龟年的表演只是付之一笑。”

“花无百日红,繁华终究会落尽,安逸的生活让唐玄宗完全死于安乐。”

“不久之后,渔阳擂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了。”

“战乱爆发后,叛军直逼长安,唐玄宗只能仓皇逃到蜀中。”

“那些作乐的乐师也只能各奔生路,李龟年亦是如此,这也开启了他颠沛流离的下半生。”

“李龟年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江南,异常落魄。”

“在这里他遇到了同样躲避战乱的杜甫,二人一见如故,杜甫就为李龟年做了《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

“料想那时的李杜二人,必然诗文换酒,共话昔日盛世长安。”

“匆匆一聚后,杜甫便乘舟而去,不料竟病逝于舟中。”

“《江南逢李龟年》,也就成了杜甫留存于世的绝笔诗篇。”

“国破了,友散了,转眼间一切都变了。”

“唯一不变的,只有李龟年对音乐的喜爱。”

“流落江南的李龟年,为了生存只能卖唱为生,时常在良辰美景演唱几曲。”

“虽说以前也是卖唱,但是现在的处境终究与以前不同。”

“不同的是,当年唐玄宗听着发笑的演唱,如今已让座下听众潸然泪下。”

“后来,李龟年辗转来到湖南再一次见到了唐玄宗。”

“只是这时的唐玄宗失去皇位,早已是风烛残年。”

“时事境迁,李龟年在一次演唱王维的《伊川歌》时突然昏倒,毫无生气。”

“他的妻子不肯将他下葬,认为他没有死,守了他四天。”

“四天后,李龟年逐渐清醒。”

“醒来后的李龟年仍不忘音乐,他对家人说梦到自己去教别人唱歌。”

“这之后不久,李龟年就溘然而逝,只留下一段乐圣的传奇,时时在历史的烟云中吟唱。”

“李龟年的一生充满了悲欢离合,其主要原因是时代造就的。”

“他的欢是时代造就的,他的悲也是时代造就的,毕竟世间总是难以两全。”

王安石: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堪称历史上最美的重逢。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短短四句,写尽了盛唐的繁华灿烂,也写尽了转盛而衰的凋败。

两个久未谋面的老友,重逢在落花时节。

李龟年的人生巅峰时刻,李白作词,唐玄宗伴奏,杨贵妃伴舞。

可以说,那段时光不仅是大唐盛世的辉煌时期,也是李龟年的人生巅峰时期。

在赢得荣誉和掌声的同时,李龟年也收获了巨额的财富。

以至于李龟年在洛阳的宅邸,无论是规模或者豪华程度,甚至都可以堪比王侯将相的府邸。

在当时的洛阳城,还住着两个重量级的人物,他们就是岐王和崔九。

那时候的杜甫虽然还很年轻,但是才气早已闻名天下,所以也有幸成为了岐王和崔九的座上宾。

岐王和崔九隔三岔五就邀请李龟年到府上宴饮高歌,于是杜甫才得以有机会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一睹李龟年的风采。

时光荏苒,世事变迁。

几十年后,当杜甫写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样的句子时。

当年盛极一时的李龟年和意气风发的杜甫,都已经从王侯座上宾,变成了天涯沦落人。

安史之乱后,杜甫就长期漂泊在外。

多数时间都只能寄人篱下,在困苦中勉强度日。

同样有此际遇的,还有李龟年。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李龟年不得不南逃避祸。

在战乱时期,没有人再去关注李龟年。

大家都自顾不暇,没有人再愿意花钱请李龟年唱歌作曲。

失去经济来源的李龟年,只得和千万个普通难民一样疲于奔命,只为逃往更安全的地方。

乘舟飘零到长沙的杜甫停靠登岸,在城内漫无目的游荡。

突然又听到了那熟悉的歌声和乐曲,那声音仿佛是从四十年前洛阳城的岐王宅里传出来的。

杜甫循声望去,看到了一个陌生而熟悉的身影。

垂垂老矣的李龟年,衣衫褴褛地坐在一个破旧的小酒馆,自顾自怜地唱起了当年只有王侯将相才听得到的乐曲。

这场江南偶遇的相逢,二人一见如故,杜甫也为李龟年写下了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