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预言家郭嘉

“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被提醒后,曹操恍然大悟,就立即派人去召回刘备,可刘备根本不予理睬。”

“曹操也只能希望自己心腹能维持住徐州的局面,如此刘备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贾诩:丞相一时心软,最终酿成大祸,放跑了刘备。

当初郭嘉想要保下刘备的时候,他也是同意这么做的。

为什么郭嘉不直接让丞相杀死刘备,却提出了一个软禁的建议。

连一个不出名的谋士都能看出来的真相,难道郭嘉这种级别的谋士看不出来吗?

而这也恰恰就是郭嘉的聪明之处,连他都不得不佩服。

郭嘉知道丞相是个爱才之人,对刘备,尤其是其手下的关羽那是爱到了骨子里,杀刘备是肯定不可能的。

其实丞相在向郭嘉提问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决断,只不过想借别人的口给自己找个梯子而已。

所以郭嘉才提出了这样一个丞相比较能接受的中性建议,这样也不至于下不来台。

但他没想到,丞相竟然连软禁也不接受,反而对刘备更亲近。

估计那时的丞相怎么也不会想到,因为这一心软,为自己埋下了天大祸患,后来差点被自己爱重的人才给团灭。

不过还好,华容道遇到了同样心软的关羽,才让丞相逃出生天。

“但郭嘉早已预料刘备必会反叛,所以为了避免三线作战,郭嘉与荀彧谋划再次招降宛城张绣。”

“幸运的是,在贾诩的帮助下,曹操和张绣于十一月结为亲家。”

“果然一个月后,刘备杀了曹操在徐州的心腹造反。”

“而这时袁绍大军又在荥阳与曹操对峙,双方随时会发生大战。”

“荀彧等谋臣都建议先安抚刘备,待与袁绍讲和后再去攻打。”

“但郭嘉却力谏曹操应趁袁绍迟疑攻打之机,起兵夺回徐州。”

“刘备新整兵马,众心未服,如丞相引兵东征,一战可定。”

“但曹操还是担忧袁绍真的会进攻,郭嘉又说袁绍有谋不断,再好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也抓不住。”

“此时的袁绍很自大,也不屑于搞偷袭的小动作。”

“而且徐州北部都控制在脏霸手里,所以徐州士族是绝不会跟着刘备陪葬的。”

“我们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夺回徐州,那个时候袁绍即便进攻也晚了,果然一切都在郭嘉所料之中。”

“袁绍在得到刘备的求援书信后不肯发兵,田丰苦苦相求,他也无动于衷。”

“原来袁绍最爱的小儿子生病了,这个儿子长得最像他,又高又帅,他生怕行军后有个好歹。”

“所以现在根本没有心情去打仗,就这样错失了最好的一次机会。”

“而刘备由于迟迟没有得到袁绍军报,眼看曹操大军一日后到达,于是便准备采用张飞的劫营之计。”

“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曹操大军在刚到达徐州后,便折断了红色牙旗。”

“曹操问郭嘉,这主什么吉凶?”

“不主别事,今夜刘备必来劫营。”

“张飞、刘备一冲进曹操营寨,就被四面八方的曹军包围。”

“刘备见势不妙,果断放弃指挥,第一时间杀出重围,此次东征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李隆基: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彻底奠定其统一天下的根基,这功劳可以说全在郭嘉身上。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从中可以窥见郭嘉对三国局势的重要性。

郭嘉在曹操帐下其实并没有出谋划策多少,反而一直在帮曹操做决策,可以说是一位盖世谋臣。

曹操有郭嘉这样的肱股之臣,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遇到这样的臣子。

曹操身为宦官之后,为时人所看轻,实则其为人甚有胆谋,可以成就大事。

曹操时任天下大将军,封武平侯,地位尊崇之至。

曹操在谋士戏志才死后就一直很想找寻得心意的谋臣,接替前者的位置。

这个时候,曹操麾下的荀彧向其推荐了郭嘉。

郭嘉来到曹营后,和曹操一起共论天下大事。

席间曹操被郭嘉的见解深深折服,对郭嘉的礼遇非常之高,两人甚至到了同寝同食的地步。

但不得不承认,以郭嘉后来帮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来看,郭嘉完全担得起曹操这么高的礼遇。

如果他的大唐也有臣子能有郭嘉这样的才华,他也愿意给予这么高的礼遇。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起兵三十万进攻曹操。”

“曹操先后在白马与延津之战中取得胜利,但敌强他弱的局势并没有改变。”

“三月,孙策派遣使者来许昌进贡,顺便打探一下曹操的虚实。”

“曹操与众臣都惧怕孙策会从南边进攻,就有了求和袁绍的想法。”

“但郭嘉却说孙策性子急,谋略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他日必定死在小人之手中。”

“况且孙策要进攻我军,必定会出广陵,有陈登在,可以高枕无忧,主公根本不用派遣重兵去理睬。”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郭嘉的预料,五月,孙策被吴郡太守的门客刺杀。”

“而此时刘表也刚刚平定荆州南部四郡的叛乱,没有恢复元气前也不会向北用兵。”

“就这样曹操再无后顾之忧,于八月带兵去抵御袁绍。”

“紧接着袁绍、曹操两军便在阳武相遇。”

“曹操看到袁绍军队旌旗招展,密集如云,气势正盛的情况下还采取守势,就担忧先进攻会处于不利情况,于是便迟疑观望起来。”

“这时郭嘉赶紧进言,袁绍可以采取守势,但丞相却不能如此。”

“我军精锐,以一当十,应当挫败敌军的锐气,要是拖延几日,粮草短缺,到时候就危险了。”

“丞相以七万之众抵挡七十万敌军,必须当机立断,一旦有迟疑,军心不稳。”

“英明的统帅,就是要立马做出正确的抉择。”

“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果断指挥敢死队朝着袁绍大军杀过去。”

“面对这一小支部队,袁军左右两翼居然有骚动不安的后退迹象。”

“曹操看准这个机会,派出精锐骑兵侵扰。”

“这一战厮杀到天黑,要不是刘备三千人马立住阵脚,曹操就不只是取得小胜而已。”

“这场战斗也大大打击了袁绍急切攻下许昌的嚣张气焰。”

“战后曹军退至官渡下寨,扼住了进军许昌的咽喉。”

“袁军追击到距离曹营近百余米驻扎的延绵三十里,与其形成对峙。”

“此后近两个月内,袁军用筑堡垒、挖地道等各种方式偷袭,但都被曹军一一化解。”

王安石:连孙策死在小人之手都可以预测到,老夫不得不佩服。

要是成功预测其他的大事件,他还可以说是郭嘉根据一系列情报推断出来的。

可孙策的死因却能准确无误的预测到,这就不只是神机妙算这么简单了。

曹操派人讨伐刘备,结果大败而归。

曹操不服,决定亲自讨伐,遭到全体将士反对。

毕竟此时南下的袁绍已经逼近官渡,官渡一战已是在所难免。

如果再分兵攻打刘备,曹兵必然陷入两面对战的危局。

这时候郭嘉坚定地站在了曹操一方,分析其中的利弊,让曹操能够放心的出兵攻打刘备。

最后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当曹军已经将刘备打得不见了踪影,袁绍的部队还不知道在哪个旮旯里逡巡。

就在曹操和刘备、袁绍周旋时,江东豪杰已经被气势正凶的孙策尽数吞并。

曹操向郭嘉询问对付孙策的看法,而郭嘉却能预言到孙策的悲惨结局。

孙策这个人很会笼络人,手下不乏死心效忠的人。

但孙策刚愎自用,疏于防范,统领着百万雄兵,却常常立于危墙之下,将来必死于刺客之手。

最后结果也正如郭嘉所预言的那样,孙策还没来得及跨过江东,便被仇敌的门客刺死。

“由此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曹操一直担忧袁绍会分兵去攻打许都,加上粮草不足的烦恼。”

“所以就有了退兵求和的想法,便询问谋士们的意见。”

“刘晔和荀攸都看出了曹操信心不足才想退兵,于是都给曹操鼓励。”

“表示袁军这一个月已经使用了挖地道等各种战术,这些都被我们一一破解。”

“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好的战术,要是有好的办法早就用出来了,这就是敌人快要失败的预兆。”

“曹操听了这些话后,心里舒畅很多。”

“可天下第一的郭嘉看出自己主公内心还是不怎么坚定,便让言辞犀利的贾诩与陈煜再去做思想工作。”

“贾诩与陈煜又从各方面分析了利弊,最终让曹操坚持了下来。”

“等到了袁绍内部的巨变,赢得了官渡之战。”

“建安六年三月,郭嘉又辅助曹操打赢了与袁绍的仓亭之战。”

“接着在汝南将刘备打得只能投奔刘表,此时冀州各地多次爆发农民起义,袁绍被搞得心力交瘁病倒。”

“郭嘉据此判断袁绍命不久矣,笃定去世后必会立小儿子做接班人,届时河北再次内乱。”

“所以建议曹操养精蓄锐,等待收拾残局。”

“果然半年后袁绍吐血身亡,身后安排诸事全被郭嘉预言中。”

“袁谭不服弟弟袁尚,经过半年的积怨,郭嘉认为是时候对袁氏兄弟用兵了。”

“建安七年冬,曹操攻占黎阳讨伐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