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得准备个红包啊,哈。”秦厅长笑了笑。
冯家村沿街的店铺,青石板的道路,青砖黛瓦,蛮子门、如意门各具特色。门口挂着各色的匾额、楹联、大红灯笼、招牌,很有古风的味道。
大街上一棵大槐树枝干遒劲,斜靠在一面花墙上,枝干上挂满红色的布条,迎风舞动。
“村民都对老槐树情有独钟啊。”谢部长对大家说。
“渤海的人也是从洪洞县老槐树迁过来的。”齐书记笑着说,其它人也都会心一笑。
沿街上,街道两旁屋宇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包子铺、铁匠铺、缝纫铺、书店、杂货店、医药店、理发店、碾米房、豆腐房、榨油房……一栋挨着一栋,大多形成前店后宅的格局。
“冯家村布局真是不错,参考了平遥古城的模式嘛。”秦厅长也兴致勃勃的说道。
“秦厅长说的对,我们就是想搞好旅游住宿的。”花千树笑着,“下一步我们就是要打造名片了。”
“冯家村规模不小嘛。”盖市长也有些感慨。
“这里以前是冯家公社的所在地呢。”徐如海解释道,“冯家村有三千多人。”
“这就是神仙胡同。”冯振友指着一条胡同说道。
“神仙?”有人好奇的问。
“就是一个故事,”冯振友说道,“听老人讲,我们村有个冯登科,母女相依为命,大年底了,还没有任何吃的,他愁得没法,就溜达到村西头,西头有一个大池塘——一会儿各位领导就能看到,他忽然发现了一家大户人家,高高的门楼,很是气派,门口有棵柳树,竟然长着绿叶,树枝上还挂着一个鸟笼子,一只小鸟在里面跳上跳下的,只是它跳一次,树叶黄了,再跳一次,树叶又绿了——”
很多人就笑,只当是个“瞎话”来听。秦厅长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他很好奇,因为这个院子前几天还没有呢,他就进了门,看到两个老头在下棋,他就凑过去,看起来——”
“南柯一梦嘛。”有人笑道。
“两个老头下完棋,一个老头对冯登科说,小伙子,你来的时间可不短了,你该回去了。冯登科就笑说,我才看了一会呢。另一个老头说,你见门口那只小鸟了吧,它跳一下就是一年呢,你再不回去,就找不到你的家喽。老头送给冯登科一根绿秫秸——大冬天哪有这玩意儿啊,并告诉他,以后走路累了可以骑着秫秸。另一个老头也给了他一支毛笔说,小伙子,如果路上饿了,可以自己画个东西来吃——冯登科自然不信,却也接过两件东西,出了门。”
“然后呢?”有人就好奇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身后的院子不见了,柳树和小鸟也不见了。他就往家走,可是家已经变了样,他就问胡同的村民,冯登科的家呢?村民告诉他,听祖上说这里确实有这么一家人,失踪好多年了……冯登科画了几张大饼吃了,然后就骑着秫秸走了……这条胡同就是他曾住过的地方。”
众人一时竟然恍惚,不知那个时空才是真的的感觉。
“有传说,有故事,有文化,对旅客才更有吸引力吧,哈哈。”秦厅长笑着说。
众人也就大笑起来。
众人一路观看,一路交流着走到村西头。众人登上那座“仿古”的城墙,可以鸟瞰整个冯家村。
大家站在寒风里,却都说这个创意真不错,可以登高而望,颇有“登西山而小鲁”的意味。
“那边怎么这么热闹啊?”付国振问花千树。
“付书记,那边就是知青小镇了,今天有家人新媳妇过门,哈。”花千树应道。
“哦,这是喜事啊,我们也去凑凑热闹。”秦厅长趁机说道。
大家走进知青小镇的大门,宽敞的大院里也是披红挂彩,那边一水的摆着七八口大锅,热气腾腾,人声鼎沸,好不热闹。一溜溜的流水席,有桌子,也有门板,上面碗碟早已摆满,众人围坐在案前,推杯换盏,谈笑说闹……
天气虽然寒冷,整个大院里却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高俊杰看到那边又来了一队人,凭他在仕途的经验就知道来的都是领导,而且还是大领导,忙转头问冯剑:“冯剑,这些客人是干什么的啊?”
冯剑看到了谢部长她们,也就对他说了句:“是市里的领导,我得过去接待一下。”
“小冯啊,恭喜恭喜了。”谢厅长看到冯剑过来,笑着对他说,“我听秦副镇长说是你弟弟结婚啊。”
“谢部长,秦厅长,齐书记,盖市长……”冯剑一一打过招呼,“谢谢领导光临,这是我三弟冯强和弟媳陈雪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