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中俄叶尼塞条约

朱辰钰率先发展的就是电力科技,所以,此时的大明帝国在电力科技的技能树上一路狂点,远超其他国家。

作为大明帝国的女皇,朱辰钰感觉到自己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因为她是全能型技术人才,帝国几乎所有科研领域都是她在牵头,治理国家的同时,还要兼顾科技的研究和创新。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于是,朱辰钰开始组建内阁,放权给大臣,让有能力的人才协助她治理国家。

当然了,军权一直在她手中,这是不能放的。帝国最精锐的部队由她掌控。

各地的建设兵团源源不断的为帝国输送资源,朱辰钰主持修建的从海参崴到白令海峡东岸的雪国铁路也在大明十三年建成。

朱辰钰要在白令海峡建造跨海大桥,联通美洲和亚洲的陆路通道!

这是一项几乎无法完成的工程,其难度之大,远远超过另一位面兔国的最高水平。朱辰钰计划用三十年的时间来实现它!

另一边,西伯利亚高原上的油田终于出油了,从勘探到建成投产,大明帝国仅仅用了两年时间。

石油已经取之不完,用之不尽,朱辰钰立刻又规划了两座炼油厂,一座乙烯工厂,一座合成橡胶工厂和一座合成氨工厂。这些工厂集中于燕京一带,为帝国生产塑料,化肥,化纤,合成橡胶等提供原料。

炼油厂还出产了航空煤油,在此基础上,帝国加大了喷气式发动机的研制力度,初具雏形的喷气式飞机开始出现,另外一个分支就是液氧甲烷发动机,液氧煤油发动机,这两种是制造运载火箭的必备神器。

当工业体系趋于完善时,技术发展就会迎来大爆发,这是一种普遍规律,所以,没有战争拖累的大明帝国就像坐上火箭一样,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领先,远远的将世界各国抛在了身后。

与此同时,欧亚大陆开始在大明帝国的征伐下,渐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