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三个读书人

兴武三年二月初九,本来应该于去年举行的科举会试改在了这个时候举行。这就是之前柳如是所说的春闱。会试逢辰戌丑未年份举行,但现在是丁亥年。

按理说不会有这场会试,可是,因为收复金陵之战,这次不但位于京师的江南贡院安排了会试。于各省府的乡试也会在本年进行,当然,乡试要到秋季才会开放。

这次的会试还放了恩科,恩正并科,广纳贤士。这可是破天荒头一次,主要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兴武朝的吏治处于“强烈地震”的状态,各级官员缺的厉害,人才也急缺。 这个好消息早就登载于皇明日报,大多数人都知道。

而网罗人才的最快渠道,也就是科举取士这个重要的形式。

科考举士虽然网罗的大多数是满腹经纶的八股人才,但朱辰钰没的选择,这样选出的人才起码是识文断字的,对四书五经熟悉的很,择其优而录之。

而且这次科举考试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由朝廷设立的考官阅卷之外,皇帝还另外下了一道诏书,这封诏书非常奇怪,说的是凡是参加科举考试的答卷,都会呈给长公主殿下看一遍。

这道诏书是公开的。应试的举人们很早就得到了这个消息,很多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卷子要给公主看?难道这次考试荐官公主说的算?

要说武举人考试有公主参与,那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个长公主是领兵大将,武艺超群,打遍天下无敌手,民间早就传开了。

可这文官选拔难道公主殿下也要横叉一脚?她懂四书五经吗?她看得懂策论吗?万一因为她的原因,影响了科举考试的公平,这个责任谁来负责?

最为不满的是吏部的文官集团,这些人当然知道朱辰钰的所作所为就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跟当年的曹孟德没啥区别!

而这次科举考试她横加干涉,就是最鲜明的例证!

其实,这些人真的误会朱辰钰了,她根本就没打算干涉科举考试的结果。只不过是想看一看考生们的水平,借此寻找合适的人才而已。

其关注的重点也不在于八股文的水平,而是重点放在策论的环节。举子们治国理政的议论还是值得一看的。说朱辰钰不懂四书五经那纯粹就是小看她了!

朱辰钰早有准备,论八股格式,她自然是不太懂,但是自朱熹以来的儒家思想发展,她可是做过功课的。并且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其思想绝对超前,且具有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