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大破城郭

说实话古代打仗,军队一旦人数太多,指挥官的能力就会不足,很容易发生指挥失灵,形成群殴的局面,这个时候踩踏和冲击就难以避免。这也是很多战役出现以少胜多的原因。

但是踏弩阵不一样,它是战阵,有严格的指挥程序。不会出现一窝蜂乱跑的情况。

明军的踏弩阵布置十分迅速,不到五分钟全部就位,指挥官打了一个进攻的手势,红色的旗帜就出现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以指挥官为起点,迅速蔓延至整个战阵。

这些旗帜由一些旗手控制,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旗帜挥舞和展开的各种组合就是指挥语言。

第一轮打击从天而降,清军士兵傻了,心头一片绝望。

原来这是……这是箭阵!

这不是普通箭阵,它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隐蔽!一些士兵使劲靠在外城垛子下,一些士兵只能举盾遮掩。

巨大的轰鸣声传的很远很远,离爆炸点较近的地方能明显感觉到地面震动。

第一轮打击刚结束的刹那,五色旗再次变换,又一波黄色出现,第二队迅速穿过最前面的第一队,取而代之的成为前排,射角调高,不到2分钟,第二轮齐射来了!

这次齐射的覆盖范围贴着城墙内侧,与第一轮射击形成无死角攻击。

五六丈高的巨大城墙虽然没有被爆炸伤到,但是城头的守兵已经被炸的七荤八素。结果来不及反应,第二轮又来了。

这一次,爆破兵已经突破城头守军的防线,迅速攻到城门下,钻进门洞。

炸药包堆到巨大的城门下,或者用榔头在城门上钉上铁签子,把炸药包均匀的挂了上去。

这些炸药包引出两根铜线,爆破兵把所有铜线按包漆的颜色汇成两股,连接到两根从城外延伸到脚下的铜线上。

准备就绪,人员撤退。

城外的爆破兵按下了开关!

没错,明军使用了电底火装置,优点就是布置迅速,控制精准,可同时引爆多个分散的爆破点。这又是朱辰钰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