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庚话音未落,就见一个身着破烂铠甲的青年穿过树林快步跑了过来,气喘吁吁道:“我方才前去探路了,宁州已被许军攻占,附近有好些斥候出没,而且宁州一带开旷,若是被他们发现,我们躲都没处躲的。”
他一边说一边喝水,又道:“照眼下这情况,须得避过金水山与南溪林这一带危险城池,更不能回宛州,我们只能迂回绕路,躲过许军的追杀。”
“那去哪里?”闫庚闻言更是焦急,“陛下如今这情况很不好。”
凌当归摆摆手,示意他,果断道:“莫急,听崔醒的。”
原来这名青年不是旁人,正是弘都刺史的义子,名叫崔醒。更巧的是,也正是曾经冒死送弘都百姓血书给户部尚书徐清棱的那个崔醒。
崔醒面色动容,拱手再道:“陛下放心,我一定将陛下安然护送回清都,以报陛下当年救命之恩。”
当年在寺庙里,他因捅破了赈灾款贪墨大事,遭遇报复刺杀,若没有凌当归派人来救,他早死了,哪有今日。
凌当归笑了一声,“我从未与人说过,你怎知是我救你?”
崔醒道:“我按照陛下说的,回弘都拿着证据找赵焱,再从徐清棱那边探寻口风,隐隐约约猜到的。真正确定便是自陛下驻扎军营,我瞧见了当初救我的将军风絮,于是确定。”
本受父命,出城相救。见到是当年的救命恩人时,更是拼死保护。
凌当归挑眉,道:“你倒聪明有情。你养父战死,是朕失误。既如此,若能安然回到清都,你就留在京中做官吧。”
提起养父,崔醒难掩悲伤道:“臣愿从陛下,誓死剿灭许贼,收复故土,以报国仇家恨。”
凌当归打量他,不禁点了点头。
无论何时,这可真是难得的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忠君爱国之人。
接下来几日,一群人便跟着崔醒,走小道迂回绕路,躲避许国的追击。虽相对安全,却少食少水,且阴冷潮湿。
所幸真的避过了许军的主力队,也算得暂时安全了。
次日,众人走到了一座残破的城池。
崔醒道:“太好了!这就是扬风城。我和几个斥候已经打探过了,虽然扬风城破,但许军驻扎的军士很少,而且城里有个柳湖,是漱河的一条支流,我们到时候可以水路回。”
凌当归虽累,由衷道:“此番真是多谢你了。等到了清都,朕必重赏。”
崔醒一身正气,奇人奇才。
眼看着天就要黑了,众人简单收拾了一下,随民众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