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宗泽荐人去组织河北河东的亲宋武装,宗泽再三上疏请求赵构定都长安最好是御驾亲临战场第一线的时候,两派之间的矛盾就更加激化。
宗泽反对迁都,特别反对迁都到固步自封的蜀地去,因为那是借迁都之名而实行逃跑,是不但会更招致乾军兵马的深入追逼,而且会要瓦解自己的士气的,所以宗泽认为议和后西宋小朝廷应该立即还都长安。
但是,乾军轻而易举的就突破了宗泽的封锁,差点没在长安把赵构给捉住,让赵构认为长安极不安全,所以议和了之后,赵构就躲在兴元府,再也不提还都长安一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宗泽是一个执拗的人。
乾宋议和了之后,宗泽在陕西东部地区修造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又招集了大量的兵将,然后就接连不断地向赵构上书,请他回銮长安来,不要在兴元府定都。
尽管赵构不予理睬,终究是把西宋小朝廷定都在了兴元府,宗泽却依然把一封封奏章送往兴元府,坚持要赵构回銮长安。
从乾宋议和时起,宗泽吁请赵构回銮的奏章共计多达二十几封。
——在这个交通和通讯极为不便的时代,宗泽以每个月两三封的频率不断的给赵构上奏章,劝说赵构回銮。
宗泽在这些奏章中对赵构说,他部下的兵将都披沥肝胆,表示了共济国事的强烈愿望。
例如,拥有十多万军士的丁进,愿意担任保卫长安的全部责任;拥有几万人的李成,愿意在迎接赵构回銮之后立即兵出潼关剿绝乾军;拥有近百万人的没角牛杨进,也要率众兵出潼关,去把被大乾王朝俘虏的赵佶和赵桓以及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给迎接回来。
宗泽又跟赵构说,长安城壁已增固矣,楼橹已修饰矣,龙濠已开浚矣,器械已足备矣,寨栅已罗列矣,战阵已阅习矣,人气已勇锐矣,乾军若是再西进,必叫其有来无回,求陛下速回长安。
宗泽还对赵构说,如果赵构还不乘此大好时机回銮长安,那就势必要涣散了两河地区那上百万亲宋武装的忠义之心,沮丧了亿万心向赵宋王朝的人民的敌忾之气,则天下危矣!
宗泽给赵构上的这些奏章里的内容,特别是叙述其部军容壮盛情况的部分,显然是有过分夸大的成分的。
可宗泽如此,真不是在放大炮,也不是在给赵构画大饼,他这样做的用意,是想借以激发赵构等人报仇雪耻的志气,不要再害怕乾军,一心在蜀地苟安。
同时,作为跟河北河东亲宋武装联系最紧密的人,宗泽明显查觉到,自从乾宋议和了以后,很多原本一直积极向西宋小朝廷靠拢的亲宋武装突然就不再跟宗泽联系了,更有甚者,或是直接就捉了西宋小朝廷派去跟他们联系的人,或是直接就砍了西宋小朝廷派去跟他们联系的人,然后用以当作投名状转投了大乾王朝。
比如之前宗泽报以很大希望的五马山寨赵邦杰一伙。
仅这一伙,就有数万乃至十数万人马,而且他们都是燕赵豪杰之士,只要西宋小朝廷给于一些兵甲,再派人去训练一下,他们就能形成很强大的战力。
可是,就在不久之前,在马扩的游说之下,赵邦杰亲手砍了西宋小朝廷派去联系他的人的脑袋,然后赵邦杰只身一人拎着西宋小朝廷派去联系他的人的脑袋跟着马扩去见了王彦。
这样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河北河东的亲宋武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正在迅速减少。
宗泽明白,大乾王朝已经开始瓦解河北河东的亲宋武装了。
宗泽更清楚,如果不加以制止,大乾王朝肯定能消灭河北河东的所有亲宋武装。
而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了,那么他们再想杀回中原、收复失地、再想打回东京汴梁城救出赵佶和赵桓以及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就将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宗泽很希望,大乾王朝能在此时出一些昏招,比如,一味地用武力来消灭那些亲宋武装。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些亲宋武装就不得不继续亲宋,也不得不继续跟大乾王朝死战到底。
可李存真是半点机会都不给西宋,他不仅给了张所、傅亮、马扩等负责招安亲宋武装的人很高的身份、很灵活的招安条件、以及最大的自主权让他们可以全力施为,还亲自接见了一些特别有名的亲宋武装的头领,然后亲自安抚那些亲宋武装,让他们放心投效大乾王朝,大乾王朝肯定不会亏待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