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可以自己一个人关上门来慢慢练,但是带兵打仗的机会可不是随时都有的。

身为皇子,兵法自然也是在他们的必读书目之列,但纸上谈兵,如何能有亲身体验学的扎实?

保不齐自己以后在哪个世界就要起兵造反,还是提前做好准备的好。

弘历知道自己年纪轻,只怕难以服众,便也不急着出风头立功,反而跟那些将领们同吃同住,一副谦逊的模样听他们教诲。

更是跟主将傅尔丹虚心求教,学到了不少需要亲身经历才能得到的经验,获益匪浅。

他的相貌俊朗,平易近人,每一次的出征和训练,他都身先士卒,从不掉队,很快便赢得了军中上下的好感。

那些原本以为他只是来刷功绩的人,在见识过他的骑射本领后,也不禁对他刮目相看了。

而到了见真章的时候,弘历这只大灰狼,也终于脱下了自己伪装的羊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深知自己在领兵作战方面的经验尚浅,也不托大,便请与准噶尔作战多年,了解当地情况的靖边大将军傅尔丹来排兵布阵。

而自己则是带着精心挑选的一小队精锐,直接假扮成一队客商,悄无声息地潜入敌方的大本营。

准噶尔部与清廷的交锋,大多是明刀明枪的硬碰硬,何曾见识过这等不讲道理的斩首战术。

前人或许也曾想过运用类似的战术,但真正能在重重包围中直插敌方将领营地的,寥寥无几。

而弘历偏偏就是这样一位不按套路出牌的奇人。

他前世功力最盛的时候,号称三万精兵加起来都不是他的对手,如今虽然不及当初,但孤身一人收拾几千个不懂内力的所谓蒙古武士还是洒洒水的。

更何况对面看守的兵力都根本不足上千个。

正当傅尔丹接到情报,得知准噶尔有一支孤军在察罕哈达集结,准备挑选万人精兵,沿科布多河西进之时,消失多日的弘历却凯旋而归,还带着活捉的噶尔丹策零的一家老小。

这段时间,噶尔丹策零备受折磨,为了少吃些苦头,无奈之下只得透露所谓的孤军,只是为了引诱清军离开科布多大本营,深入到瀚海之中,然后围而歼之的计策。

傅尔丹听罢当即后怕不已,冷汗直流。若是他早一步贸然出兵,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在熹微的晨光中,弘历下令将噶尔丹策零绑在一根壮硕的旗杆之上。每当两军交战之际,弘历都会命人将旗杆置于阵前。

旗杆高耸入云,仿佛象征着清廷的威严与力量,而对噶尔丹策零的束缚,则昭示着反叛者的末路。

准噶尔军见到自家首领被擒,登时便军心大乱。

趁着他们慌乱之际,弘历下令让早就安排好的伏兵进攻,如狂风骤雨般席卷敌军。

准噶尔残部在夜色掩护下拼死突围,他们抛弃了一切辎重和牲畜,将其塞满山谷,意图阻拦清廷大军前进。

然而他们拦得住大军,却拦不住弘历和他的精锐小分队。

这次出征,弘历特意挑选了几十匹进贡的千里驹,这些神骏的坐骑跋山涉水如履平地,日行千里亦不在话下。追击那些四散而逃的残军,对于弘历和他的精锐小分队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

准噶尔部此刻已完全陷入内乱之中。噶尔丹策零的亲信亲属皆已被擒,而那些远一点的家族成员更是直接被斩草除根,如今连一个能够继位的人都没有。

这场闪电战打的迅速而果断,打得弘历痛快淋漓,然而意犹未尽的他却并未满足于此。

他命令傅尔丹带领大军在正面战场继续平推,而自己则带着精锐小队暗中打游击。

于是准噶尔部的贵族和官员们便倒了霉,几乎是一夜之间脑袋便纷纷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