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再上碣石山

阆山梦 千江一叶舟 1597 字 5天前

行不多日,三人终于到了碣石地界,再走个大半日便能抵达碣石山。清明看湛若水颜色如常,终不似前两日那般轻快,便知他心中实则有些怏怏然,行事及言语就更加小心谨慎,无事只管拿秦用嘲弄取笑。

临近傍晚,三人到了碣石山脚。清明寻了处干净的民居住下,房东是一对母子。湛若水越发沉默,只是一个人坐着发呆,清明瞧出他心事重重,便撺掇他出去散步。湛若水被催得没有办法,只好应允了,二人遂抛下秦用出门去了,不知不觉间,竟登上了碣石山顶。

山顶崖边立着一座亭子,经年海风吹蚀、海雾浸染,较之当年更加破败。亭子早褪去了原来的颜色,看不出建于何年何月。亭上挂有一匾,上书着“沧海亭”三字,两边柱子上刻有对联。文字明灭模糊,依稀还能辩出上联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下联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原来,此处正是当年曹孟德当年观沧海处。昔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还朝途中登临碣石之山,写下《观沧海》一诗。此诗有包含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道尽曹公欲建不世功业之雄伟壮志与胸中霸气,对联中的“日月”、“星汉”语便出自此诗。

夕阳西下,残照如血,为天地笼上一层殷红绚烂之色。湛若水闭目,耳畔又响起万千喊杀声,携着惊涛滚滚而来,眼前又浮现出当年情景,直是血光四溅,尸横遍野。

许久,湛若水才睁开眼来,当年战斗厮杀的痕迹早被雨打风吹去,似乎没有留下半点影子,只是碣石山顶处处焦土,已是寸草不生,全不似当年葱茏。他的手在颤抖,嘴唇微微翕动,不知在说着什么,声音淹没在巨浪惊涛中,清明听不分明。

又隔了许久,湛若水慢慢平复情绪,这才走进亭中,站定了转身笑向清明道:“此处便是我当年投海处,顺着下去三十丈左右,当能找到夭桃,你回去能交差,我也能救回孟飞与青盟诸人了。”

清明拾步徐徐步入,往崖下看去,雾霭沉沉,深不见底,只传来隆隆巨响,她也不提夭桃,但道:“你当年是从这里跳下去的?”湛若水笑着点头。清明笑道:“故地重游,作何感想?”

湛若水负手而立,迎着海风哈哈长笑。不知为何,他的眼前竟浮现出云未杳的形象来,眸带清寒,从容疏淡。湛若水心中暗哂:我却在此时想她做甚?可惜那样一个人物,竟甘为弘逢龙卖命。他心下郁郁,因着清明还在旁侧,淡淡道:“不过前尘往事!”

清明只是睇着湛若水笑而不语,忽道:“夭桃可就在这下面?”湛若水又点了点头,清明便道:“天色已晚,明日再寻,现下且去雇两个山民来。”

回到那山民家中,清明说了雇人之事,那房东之子叫李大英的听了有重金相酬,喜道:“大姐是问对人了,我自幼在山中长大,山中一草一木最是熟悉不过。不是小人夸口,方圆几里之内,攀上后山悬崖再没有比小人适合的!”

清明看他个子不高,且瘦骨嶙峋,料他是为了酬金夸口,便有几分不以为意。李大英母亲唤作李曾氏,看出儿子未入清明的眼,急忙道:“大姐莫要小看了我这儿子,他自幼在后山悬崖上掏鸟窝,比猴儿还灵巧。”

秦用奇道:“山上悬崖危高百丈,落下去便是粉身碎骨,为掏个鸟窝无端把性命送了,可是划不来。”

李曾氏叹道:“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没个别的生计,平时就在山中打点野味,或者海边钓几尾鱼换点银钱。平日里实在没得吃了,大英就去后山掏点鸟窝对付着也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