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面对到一些事情的时候,齐年北会说出一些伤人的话,他原本以为那些话都是实话,是正义的,但是并不知道那些话哪怕是实话,但是也绝对不是正义的。
他十三岁那年的夏天,到万年县附近的一个村落游历,说是游历,其实可以说得上是少年当时年少时对于一些事情的放纵,就当作是叛逆的借口。
当时的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贫穷的农妇被另外一家富裕的人家状告偷窃。
虽然那富裕人家对于这件事情很是笃定,但是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上的证据,说是人家偷了自己家的鸡,但是这种东西总不能让鸡自己站出来指认,于是一时间陷入僵局,双方居然闹到了县令那边,县令当时正在附近的村子巡视,于是就过来看着两家人对簿公堂。
县令大人在这里,自然是引的很多人围观,只是双方都各自有理,县令一时半刻也没有办法解决。
这时候齐年北在一旁旁听,站了出来,原本县令是不打算让他说话的,但是齐年北当时居然当着县令的面说了一些发生在万年县的事情,于是县令觉得齐年北还是有一些本领的,于是就让他说出来自己的办法。
齐年北的办法很简单,把鸡放在两家的正中间,看着这只鸡最终回到那里,县令想着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就采用了这个办法,第一次,那只鸡回到了富人家里,然后有人说这是巧合,齐年北重复做了数次,最终结果都是如此,甚至于把鸡放在农妇家门口,都是回到了富人家中。
这件案子最终就被判给了富人,那家富人要求农妇赔偿,农妇没有钱,富人就打算让农妇到大牢里面蹲大牢,齐年北出面求情,还帮着农妇赔偿了一部分钱,甚至于还给了农妇孩子一些钱,但是齐年北那时候的自负性格加上他天生就爱说教的习性,让他对于这些事情有了一种错误的认知,他居然开始对着那个农妇说教,那时候的他只觉得自己就是正义的,他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觉得做的事情是为了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难题,可是你做的事情是不对的,你做的事情是在告诉你的孩子们,可以用偷盗来解决问题,他们两现在还小,但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你一次两次没有问题,可是时间长久之后,那些孩子会怎么想这些事情?他们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将他们赡养长大,他们是要感激的,但是你做的事情就不一定是对的,他们会陷入到对自己的怀疑当中,甚至于会对自己以后有很大的影响,以至于他们以后可能会走向和你同样的路,你不应该偷抢的,哪怕是在被逼无奈之下,你可以去借钱,但是不应该这么做。”
农妇只说了一句话,“我不知道那只鸡是他家的,我只是在路上见到这只鸡而已,你说的话我会记住,你给我们的帮助,我们也不会忘记的,我承认我有错,我谢谢你。”
说完之后,齐年北一开始还觉得自己说的没问题,而且还是很有道理的,只是当天晚上他仔细回想,只觉得不对劲,于是打算第二天登门造访,也许是道歉,也许是看看对方真实的生活。
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事情是,等他第二天再回到村子的时候,发现农妇一家已经死了。
齐年北看到了躺在床榻上死去的一家四口,昨天见过的农妇和一双子女,还有着早就躺在床榻上因病卧床好几个月的,面黄肌瘦的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