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宋衡本人是一直住在这里的,其他国公只是把质子交到这里,或者是自己住在这里,让子嗣在家,很少会有人全家住在长安,但是齐国公一脉一直都是住在长安的,哪怕是死,也是埋在长安的。
宋衡自己更是在这二十多年里,只去过三次齐县,而且齐县虽然是齐国公的封地,但是县令等官职还是由着朝廷任免的,可以说这里是齐国公的封地不假,但是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朝廷管制。
当然这些有一部分是文武百官做出来的事情,也有一部分是齐国公自己做出来的改变。
这样的宋衡只要不造反,不掺和国本之争,那么他就是无敌的,哪怕朝中有很多官员都听他的话,哪怕他会和皇帝检举一些官员,可是他就是无敌的。
一个安分守己的国公,一个有很大能力,并且能够做到很多事情的国公,却什么事情都不会乱做,并且在朝中也是很少得罪人的国公。这样的国公要是真被人刁难,再不生气,就当真是要被人当做软柿子捏的。
而且更不要说皇帝对于齐国公一脉的帮助,皇帝能够做到如今这个位置,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齐国公的支持,当时要是齐国公反对的话,现如今的皇位也不会坐的如此安稳。
但是不能够说是齐国公是乱臣贼子,相反,支持皇帝坐稳这个位子,才是最能够说明齐国公一脉不是乱臣贼子的事实。
太上皇一直都没有让齐国公一脉掌兵,除了皇帝不想让齐国公一脉掺和到这种事情当中以外,还有着担心齐国公一脉和皇帝有所勾结。
等到皇帝真正不再担心别的事情时,齐国公还是有能力做好这些事情,哪怕当时的太上皇快要妥协,但是只要是齐国公一脉还打算打下去,那么这些事情就不会结束,但是对于当时的大吴来说,也不是好事,太上皇对外本就是优柔寡断,更不要说是还有着皇帝的大军在大吴国内征战,当时只要是齐国公坚持下去,废太子不一定会死,但是对于大吴来说,会是一件不能再坏的坏事,到时候的大吴不仅可能面临着分裂,也有可能面临着被契丹和突厥人打进来的可能。
但是朝堂上也有很多人说是齐国公一脉和皇帝纠缠不清,所以才没有坚持反对,但是这种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是真要是如此举动,凭借着齐国公一脉的能力,皇帝当时也不会几次兵败,差点被杀。
而且齐国公一脉的功劳也要比现在的功劳更大,现在虽然也是显赫,但是这和齐国公一脉以前的地位相差不多,可是齐国公一脉为皇帝后来做的事情也不在少数,所以齐国公一脉在朝堂上也是能够服众的。
还有就是齐国公一脉和官员们的关系很不错,朝堂上甚至于有人被叫做齐党,但是大吴素来禁止党争,所以这些说法本质上就只是一些别有用心,齐国公一脉只是有影响力,并不是那些狼子野心之人口中给的狼子野心之辈,皇帝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放任齐国公做一些事情的。
齐年北知道苏清给的办法是可行的,但是他还是不知道该不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