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中胸怀天下的俊才者,皆如儒家圣人所说,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在圡津子学有所成,想着要大展抱负之时,圡津子却寻不到一个登堂入室的机会,尚被人耻笑一无所成,深感世道昏暗,难有出头之日。
圡津子不想碌碌无为,平庸一生。他听得天下间流传着一个叫做“南张北孔”的说法,这个说法在近百年多间越来越响,越来越得到世人认可。
北孔指的,当然是百家诸子中最负盛名、弟子最为众多的那一位儒家第一圣人;而南张所指的正是兴于东汉时期,在龙虎山之上建立天师府,创下正一大道,后世称其为“道祖”的张家天师。
张家天师之名,虽不如孔氏一宗来的悠久,但张家天师的诸多事迹却是传遍四海、妇孺皆知,在加上其源头可追溯到老、庄两位儒门之外的圣贤之故,其后来之势不得不说是十分迅猛。
千百年来,任由人世间沧海桑田如何变化,江湖庙堂如何更朝换代,都没有改变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那就是无论哪朝哪代都对圣人之后极为礼遇、尊崇。北圣孔氏,早在刘汉时期便享有世袭爵位。如孔圣之后,孔霸被汉元帝册封为“褒成侯”;曹魏时期,改封“恭圣”、“褒圣”。而到了如今的李唐时期,又受封为“文宣公”。
张家天师亦是如此。自从道祖张道陵以天师之名流传于后世,张家天师便和孔圣一族一般,成了历代帝王争相赐号封爵的对象。成了最具代表性的“素王”。
所谓“素王”,即怀有帝王之德,而未居于帝王之位的圣贤之士。其位不亚一品大员,已极人臣,可谓是身不在庙堂之上,自有庙堂之封加身。
圡津子二十九岁改儒入道,其契机乃贞观七年逢张家天师奉本朝太宗皇帝传谕,入长安城讲经传道之故。张家天师有在长安城收机缘将至者为弟子之心,从诸多听道弟子中,张家天师挑得一名,这名弟子即为手握法尺的圡津子。
圡津子生性温和、难韫,自幼熟读群书,慧根极深,得张家天师赐度天尺一条,功德袋一个。入道之后,圡津子没有让张家天师失望,其自行领悟的修行之道非但不同于其他诸位师兄弟,深带儒门之风,独具一格,境界亦如利刃破竹,进展神速,直逼入道已久的三位师兄。
这次随张家天师来此遏祸,圡津子亦向张家天师提出过自己的应对之法,只是这次劫难远非一般灾祸能比,造劫者亦神亦魔,种种方法都对其没有作用。为确保少生意外,张家天师唯有采取从道机中卜出来的方法。
圡津子微一合眸,长长的叹了口气,收起右手中的度天法尺,将食、中两指按在混朴子腕间脉门上,过了片刻方才说道:“吴师兄气力几乎用竭,真元亦受损严重,若不是吾等回来的及时,扰乱了吴师兄的心神,让吴师兄死志丧失,吴师兄恐已陨命。”
来尘子听得出圡津子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不仅告诉了他混朴子伤势的严重性,也告诉了他混朴子现在并没有性命之忧。
小主,
他抬头看向圡津子,双眼的余光从圡津子肩头掠过,落向正笼罩着一团血火的两仪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