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战之中,两股势力配合得宜,既可创造战机亦可把握战机,于战局产生加倍影响。
末了,六人又复盘一遍,确定大事框架确无遗漏后才陆续站起了身。
“我等如此绸缪,何愁事不能成啊!”普巴音左掌搭在端木玉肩上,笑着感叹道,“端木兄之才,天下无出其右者!”
仅此一面,他便对眼前这位厥国皇帝彻底折服。
“其韬略、谋略、胆略、才略无不是天下绝品,虽才登基不久,日后却必成一代圣君雄主。与其联盟攻华,事定可成,于沙陀乃是百年不遇之机。此战,我沙陀需当举全国之力,毕其功于一役!”普巴音暗暗想道。
此外,他的心中还生出了另一种想法:“好在厥国人少地贫,战后必然国力大损。此等国战,少说也要休养生息上二三十年。我沙陀地广人稀,有宪参场和埗州原又均在腹地,可保我朝牛羊不愁、米粮无忧,战后拿下安咸三郡便算是彻底解了盐荒,百姓至少可享三十年的安稳太平!”
沙陀与大华之间有一场必战之战,然,仅凭沙陀一国之力,胜算颇渺。
若是能和厥国同时向大华开战,不说十成,八成的胜机还是有的。
然,国与人不同,人重情而国重利。
国与国之间,从无永久之盟,眼下端木玉与普巴音共计大华,此时二人皆无私心。可日后两国之间失去大华这一缓冲之地,由相持直变对峙,早晚必起冲突。
此非有无的问题,而是早晚的问题。
今日一番畅议,让普巴音对端木玉多了五分敬重的同时,亦增添了五分提防。好在沙厥之间问题,在未来不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