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秋接着继续吩咐。“第一,把这些难民按照一定人数分开管理。不管是一百人也好,两百人也行。把他们归成一个个独立村子。选出德高望重的人做村长。那些特别大的同姓宗族,最好是给我拆开。我不希望看到他们抱团儿。”
老郑头稍一琢磨点头道。“老郑明白。”
“第二,要给每一个村子。建造数量足够多的茅厕,要有干净的饮用水源。要让他们自己把住的地方打扫的干干净净的。谁弄不好,让他滚蛋。”
“是,庄主说的对。小老儿记下了。”
“第三,你要给这些人都安排活干,只要能动的就要让他们忙起来,不能让他们闲着。闲了就会出事儿。”
“这个晓得。田里又新种了麦谷。肯定不会让他们闲着。”
“夏粮收完了就安排他们去干其他活,去山上伐木,挖土烧砖造房。这样他们冬天也有地方住。”
“是。还是东家心善。替他们着想。”
“雇几个郎中常驻这里。生病的可以给他们看看。从这些人里找几个识字的女人。。把那些家中有十二岁以下孩子都圈起来认字。就先说这些吧,其他的想到了再跟你说。”
老郑头欲言又止。
张大秋似乎看明白他的担心。“那些大夫,只要给的钱够多,肯定会来的。没钱了找我来拿。至于教那些孩子认字。算是给那些孩子还小的家长减轻一些负担。”
老郑头儿十分感慨,由衷的赞叹。“这些人遇到东家,是他们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当天,郑庄头就带人按照张大秋吩咐的去办了。
张大秋和江明悦夫妇俩并排站在远处高坡上,揣着手遥望庄园的,人在那里来回的折腾。
他们是在按照张大秋夫妇的要求,去安顿那些难民。
“夫人,我跟你说啊,我感觉这事办的特有成就感!”
“嗯。给这些人派饭的时候,他们看我的那种感激眼神,始终难忘。我晚上睡觉都觉得特别的香。原来干好事心里这么舒坦。”
“以后难民里的那些孩子。咱们隔段时间就要去筛选一下,把有灵根的都挑出来。就先收到你夫人你名下。先当丫鬟小童养着吧。将来一起带回华阳门。”
第二天郑庄头带着几名手下庄丁,去往城里打听收购粮食的相关消息。
郑庄头一进城直奔东城。城内米店大多集中在东城米然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