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巨大的响声惊的马儿嘶鸣,止步不前,齐兵们不得不原地警戒。然而当轰隆声过后,却又变得安静异常。
士兵们见并无危险,随即准备从旁边留出的很窄一小段没有大石的还算平坦路段走过,这时他们的后面却突然传出来喊杀声。
骑在马背上的齐国骑兵各个心中大惊,举目四望却是一队突厥骑兵突然从树林后面杀出,直接冲进最后面的齐兵队伍。
前面的士兵还不知道后面具体发生了什么,还在眺望,却是他们背后的山中又突然冲出一队突厥骑兵,借着下山之势,速度奇快,一下子就冲进了齐兵当头队伍之中。
这时处在最中间的士兵在这狭小空间根本施展不开,都不知道要去帮哪一头,在他们还在相互探问之时,突然之间,他们眼前就出现了突厥骑兵,惊慌失措的他们都还来不及反应,便成了刀下鬼。
这些突厥骑兵正是阿史那思摩带领的那两百人,他们借助地势之力将花木兰的队伍分成了两段,而且是将多半的齐国骑兵留在了这里,约有六百多人。
以两百对六百,可见阿史那思摩确实是勇武过人。
天色昏暗,齐国士兵根本就不知道突厥到底有多少人,大部分人听这声势以为遇到突厥伏兵,遭到前后夹击。
阿史那思摩除了派人上场厮杀外,还安排人躲在山林之内,擂鼓助威,以作疑兵之计。
起初的突袭让齐国骑兵慌乱的一阵,但稍过一段时间后,齐国骑兵就稳定了下来,因为在两比一的战损中,突厥的士兵在不断减少,虽然他们减少的速度比齐国骑兵要慢,但奈何齐国骑兵是他们的三倍,故发现突厥人并不多的齐国骑兵没有了开始的惊惶,和突厥骑兵厮杀起来。
阿史那思摩见他的人越来越少,心里大急,渐渐的他向留有通道的山脚靠近。
战场上的兵器碰撞声越来越小,最后小到只能听到马蹄声,齐国骑兵周边已经没有了突厥人,他们将目光投向向北的通道口。
只见那里只有一人一马,阿史那思摩站在山谷之间,手中紧握着弯刀,眼神坚定地注视着齐国铁骑。山风呼啸而过,扬起他的衣袍在风中飘扬,黑色战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芒。
这时,山中鼓声突然停了下来,齐国骑兵紧张的四下张望。
“不要停,为我擂鼓。”阿史那思摩大声命令道。
停顿片刻的鼓声又在山林中响起。阿史那思摩大喝一声:“来吧,让我杀个痛快!”
阿史那思摩面容凝重,额前汗珠渗出,但眼中却燃烧着不可动摇的决心。
齐国铁骑如火龙般冲锋而来,战马嘶鸣,刀枪剑戟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
阿史那思摩静默无言,却透露出一股顽强的意志,他知道,这是一场生死搏杀,他深吸一口气,弯刀凌空一指,豪气干云地大喝一声:“誓死守护!”他的声音如雷霆般在山谷中回荡。
这一刻,他仿佛化身为山谷的守护神,他挺立在那里,坚定而无畏,等待着齐军的冲击,等待着展现自己的勇气与决心。
战鼓声随着兵器的碰撞声时而急促时而缓和,但不变的是那一人一马不曾后退一步。只要是冲过来的人,非死即伤。
齐军眼见单打独斗根本毫无胜算,这次他们决定在狭小的道路一排五人,伍长带领,发起冲锋。
在强大的硬碰硬冲击下,就算阿史那思摩出手再快,也很难一刀杀五名骑兵。他后退了几步。
见到有效果,百夫长立马命令所有伍长准备,人不够的其他立马从新组队,再次冲锋。
随着战斗的进行,山谷中已经没有了战鼓声,只有那一人一马还立在通道中央,只不过人马已被鲜血染红,也分不清是谁的血,地上散乱的躺着百人尸体,红压压一片,都快将通道堵严实了。
阿史那思摩微微抬眼望了眼还有近百人的齐国骑兵,他知道自己今日肯定是难逃一劫,可就算死他也不会后退。他微微挥动一下手中弯刀,嘴角咧出一个轻蔑的笑容。
齐国骑兵见此顿时大怒,再次准备发起冲锋。然而就在这时,齐国骑兵的后面突然传来了马蹄声,只见有四匹战马朝着他们快速奔来。
处在队伍最后面的骑兵,准备拦下四匹战马,却不想那四匹战马到了近前还不减速,当他们刚要出口制止时,那为首的黑衣男子突然拔出长剑,将挡在前面的士兵杀了,随后凡事挡在他前面的,他都毫不留情的杀掉。而跟在为首黑衣男子后面的两人还是两个黑衣男子,只见他们也是谁挡杀谁。只有最后面的一名黑衣少女,只做防卫,并没有主动杀人,只不过也没有人敢上前阻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