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童谣

三日后,元初终于将齐国青州的情况查的清清楚楚了,一部分是从王轨口中得知,一部分是他在皇宫的石渠阁内查到的。

之后,元初便向宇文神举请辞,想要去寻找父母,宇文神举向宇文邕说了此事后,宇文邕面露难色,最后和王轨等人商议后,决定由王轨劝说元初在长安城中再多待些时日,也不急于这一时。

在王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元初最终还是心软,答应再留些时日。

长安城,是大周国的京城,自然交通便利,消息灵通。

又过三日,一则童谣传遍了长安城,曰:“水龙木易承天命,方得江山归一定。”

皇宫内院,一房间内,有四人围着一张桌子,各个面色凝重,似在思考着什么,而这四人若是元初在此,定能认出来这四人来,这其中一人是便是皇宫侍卫长左宫伯宇文神举,下一人是内史下大夫王轨,再次便是皇宫右侍上士宇文孝伯,而这最后一人则是大周国的皇帝宇文邕。

片刻后,王轨用手指着桌子上展开着的一卷轴的某处道:“水龙木易承天命,方得江上归一定,这乾坤万年诀所言不虚,皇上还需慎重考虑。”

“朕知道,但这水龙木易该如何解释?”宇文邕忧愁道。

“这可以有两种解法,一种指人,即水龙当做泷,木易当做杨。”王轨说道。

“泷杨。”宇文神举惊讶道。

“可叫泷杨的人好像没有听说过。”宇文孝伯疑惑道。

“所以这个可以暂时排除。”王轨说道。

“那另外一种解法是什么?”宇文神举问道。

王轨思索了一下就说道:“水龙可指年份,即水龙年。”

“朕知道,明年便是水龙年,而这木易又指的是什么?”宇文邕道。

“木易,应该指的还是一个人。”王轨道。

“何人?”宇文邕问道。

“按照字面应该指的是一个叫木易的人,不过……”王轨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宇文邕催促道。

“不过按微臣所知,我们大周国朝中,也没有一个叫木易的人,就连齐国和陈国,微臣也没有听说过叫木易的人,按理说,若是此人要承天应命,现在应该会有些声望才对,不可能会有人突然从无名之辈,一年之间就能一统江山?”王轨分析道。

宇文邕沉思良久没有出声,忽然问道:“神举,你认为呢?”

“我觉得王大人说的有道理。”宇文神举道。

“孝伯,你呢?”宇文邕又看着宇文孝伯问道。

“我也觉得木易应该另有所指,不肯能预言的这么准,连名带姓都说出来,那还得了!况且不是说,那些算卦测字的都是点到即止,不敢随意泄漏天机的。”宇文孝伯道。

宇文邕点点头,接着又看向王轨道:“王大人,你博古通今,又见多识广,你认为这木易二字该怎么解?”

“这二字应该和起来。”王轨道。

“和起来!”三人都是一惊,而后更是吃惊的道:“杨!”

“不错,按现在的情形来说,杨字最为恰当。”王轨道。

“王大人,姓杨的人在朝为官的不少,不可能都有可能吧?”宇文神举怀疑道。

王轨神秘的笑了一下。

“快说,你笑什么笑!”宇文神举催促道。

“王内史,你还有什么就赶快说出来吧,免得神举着急?”宇文邕道,其实他比谁都着急。

“是,皇上。”王轨遵命,接着道:“姓杨的是不少,而且当大官的人也有几个,像大将军杨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杨敷等,不过微臣悄悄的给他们都看过相,都不太可能。”

“那会是谁呢,姓杨的人基本上都说完了。”宇文神举说道。

“其实还有一个人,你们可能忘了?”王轨神神秘秘的说道。

“谁?”众人都疑惑的看向王轨。

“隋国公普六茹坚。”王轨肯定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