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铉微微一笑,他心里虽然并不喜欢这个少年,但他能感觉到此人必定不凡,自己就要离开大明湖,应该把自己看到的一件事告诉他,也许他能在这场劫难中起到一些作用吧!
铁公祠坐落于济南大明湖西北岸,为民族形式的庭院,呈长方形。铁公祠东大门为锁壳式门楼,朱红大门,门上一块匾额,上书“铁公祠”3个大字。迎门有太湖石,屹立于松荫之中。四周环以曲廊,南临湖岸。院内有铁公祠、佛公祠、得月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是大明湖公园的园中之园。
大门以北,是半壁曲廊,廊壁上辟有花窗,框成幅幅小景。铁公祠居西,中间有石碑相隔。两祠都是三间,坐北朝南,前檐出厦,歇山起脊,红柱青瓦,显得古朴而肃穆。铁公祠西为“湖山一览楼”,中间由游廊相连。楼高二层,各五间,登楼可观赏碧波荡漾的大明湖全景,远眺城南染烟含黛的群山。
走进院中,可见铁铉的铜雕像端坐于堂,头戴官帽,手持笏板,双目炯炯,正气凛然。
在明初历史上,铁铉是一位逼着朱棣绕着走的狠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是铁骨铮铮的好男儿,虽然结局凄惨,却值得后世含泪仰视。
铁铉出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算起来,他只比朱棣小6岁。洪武年间,朱元璋曾一度取消科举考试,下旨让各州府举荐德才兼备的生员入国子监,在当时称“国子生”。铁铉因聪慧敏捷,熟读经史,被邓州知府举荐,成为一名国子生。他在国子监成绩卓然,很快被选为礼部给事中,后来又被调到都督府。明朝都督府是军事主官部门,铁铉后期以文臣的身份合理指挥兵马,可能受这一时期影响。
为官期间,铁铉曾审理过几起多年悬而未决的案件,并很快结案。这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约在洪武后期,朱元璋召铁铉入宫,他见铁铉为人刚直,能谋善断,十分赏识,并赐了“鼎石”两字为铁铉的字。所以,铁铉字鼎石,便是从这里得来的。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是为建文帝。朱允炆听信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在朱元璋尸骨未寒之际便拉开了削藩大幕。一年之内,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纷纷被贬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被削受辱,举火自尽。
这一系列噩耗,让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心惊不已,在姚广孝等人的劝说下,朱棣最终决定以《皇明祖训》中的:“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为由,起兵靖难。
小主,
按照常理,朱棣以一隅之力对抗朝廷,实在不占优势。然而,朱允炆派老将耿炳文带兵平叛,不料,耿炳文兵败真定,转攻为守。朱允炆又临阵换帅,派李景隆取代耿炳文,意图在河北活捉朱棣。
为了更好地支持李景隆,时任山东参政的铁铉被委以重任,负责在后方为李景隆督运粮草。李景隆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岐阳王李文忠之子,朱允炆对他寄予厚望。不料,在白沟河一战,他证明了自己的无能。
在朱棣的冲击下,李景隆和他的大军丢盔弃甲,关键时刻,铁铉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