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回 弄风情花妖遭戏 扛芯子二仙被打

“扛芯子”表演形式集乐、舞于一体,表演时乐、舞齐上,舞随乐动。一架“扛芯子”由一名身强体壮的男子演员、一名儿童演员及一副铁芯架、绑带及装饰物等组成。铁芯架由坐叉、花杆和站叉组成;座叉像个挎篮背心,套在扛芯子演员身上,用绑带扎稳,花杆和座叉是打制连接在一起的,从脖后拐至右肩上方,先将站叉紧固在花杆上,再将小演员固定在站叉上。表演由二人协调完成,边走边舞,扛者在下,伴着锣鼓声乐走着类似于秧歌的舞步,“芯子”在上做着各种与演出角色相关的动作,人们在观看表演时往往被上方“芯子”的表演所吸引,从而忽视下方的“扛”者,给人一种小演员在半空中表演的感觉,效果和观感很是新奇。

小主,

半空中的这两位正是模仿的章丘的“扛芯子”,只不过扛他们的是一个木头人,动作比较僵硬。

一般作为“芯子”的演员经常扮演的是神话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如:穆桂英、杨六郎、林冲、十一郎、黄霸天、青蛇、白蛇、许仙、李清照等,还有时代感很强的“章丘大葱”、“龙山黑陶”等。而今天这两位所扮的乃是一出戏剧《王小赶脚》。

《王小赶脚》是一出载歌载舞轻松活泼的五音戏小喜剧。该剧反映了农村新媳妇二姑娘雇驴回娘家,一路上与王小通过雇驴、讲价钱、骑驴、追驴、上山、过河、观景、数钱、赠挎包等情节,表现了剧中人的内心世界和喜悦心情,也展现了鲁中地区的风土人情,表演逼真,乡土气息浓郁,唱腔酸中带甜,令人陶醉。而且此剧还是山东吕剧的开门之作,没有《王小赶脚》就没有吕剧。

手拿竹竿的赶驴小伙儿一听王小Q的话,有被调侃之意,怒道:“你这个小毛孩子竟敢取笑于我,看鞭!”他将手中竹竿朝前一扔,带着呼呼风声朝王小Q飞了过来,也不见王小Q有什么动作,竹竿飞到眼前立刻又调转方向飞了回去。小伙儿不敢怠慢,急忙御起法力招架,奈何飞回的竹竿力道太大,将二人一驴连同木头人震飞出去。

小媳妇儿跌落云头,气不打一处来,对着布偶驴手掐诀口念咒,布偶驴立刻站了起来,闷声吼叫着胀大数十倍,横冲直撞地向王小Q顶来。

王小Q微微一咧嘴,用手一碰鼻子,张开嘴打个喷嚏,再看那头布偶驴,刹那间化成碎布,如雨般掉落山林。云头另一边的二人不免心中一惊,此人法力之高深不可测。

“两位,今天我不是为你们而来,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王小Q说完又想打个喷嚏,可是已经打不出来了,只好轻轻一吹,那二人便随风向南而去,一直飞到锦屏山上老君堂前,化作两棵树,一棵为古银杏,一棵为万丈柏。

赶驴小伙儿和小媳妇儿乃是古银杏和万丈柏两棵古树所化,皆在老君堂院内,实为锦屏山镇山之宝。

古银杏笔直端庄,树似华盖,堪称章丘之最,唤作“华冠”。

万丈柏树势挺拔苍劲,大有与山崖争雄之势,枝叶繁茂,巍巍壮观,实属罕见。唤作“赶山”。

古柏银杏两棵大树,原是玉皇大帝身边的金童玉女。玉皇大帝念太上老君不辞劳苦,在老君洞炼丹普渡众生,便降旨金童玉女下凡来到锦屏山老君洞服伺老君。经千世转姻变成了洞前的两株大树。金童投身于“万丈柏”,玉女投身于“银杏树”,日久天长两人产生了爱恋之情。可在威严的老君前面又不敢倾吐真情,更不敢有非分之举,只好含情脉脉,暗送秋波,故曰:“古柏银杏秋波情”。

千百年来操守贞节,银杏树至今未结果可证。有语道:“老君身边两伺童,千年守护在锦屏,天真无邪永相爱,暗送秋波见真情。”又有诗云:“善男信女来锦屏,别忘玉女和金童,双双瞻拜缔良缘,白发偕老定忠诚。”

所以二人只好时常出来游山玩水,互吐爱慕之情,今日便是变化为“芯子”中的王小和小媳妇儿,没想到遇到了王小Q,被打了回来。二人愤愤不平,但在老君堂又不敢多说什么,只好压着这口怒气,只等来日再报。

王小Q见二人已走,便对一旁倒落的木头人说道:“行了,别装了,现在最生气的应该是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