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蚂蚁眼中的世界(七)

尽管石珪会忍不住的去,穷尽自己想象,来想象那沄洲的雄浑壮丽,但对他来说,他最喜欢丁卷的部分,其实是那些顺便介绍的修真百艺、功法法诀、法术神通的些许情况。

例如丁卷里就记载天水宗治下的各个坊市里,各自最着名的修真技艺,最着名的甚至要单列介绍,像天水宗宗门附近的氲墟坊市是以盛产灵水珠着称,这些灵水珠,甚至能吸引遥远大陆的修真者跨过大洋前来采购,更不用说,丁卷里还有一些介绍成名人物时,会提及这人所持的标志性法宝,所用的功法神通。

石珪虽只能看个热闹,但是那些炫目的功法神通之名,丰富灿烂的各式修真百艺,珍贵奇异的各种修真物产,都让石珪看的是眼花缭乱、目眩心驰,这可真比那些个话本里的东西好看多了。

《天水太一本义书?戊卷》对石珪来说,可能是最枯燥最无用的一卷,这卷通篇讲的就是,天水宗的宗门架构,以及天水宗的各种宗门仪轨。

这天水宗不愧是大型宗门,各种内部机构叠床架屋,石珪稍稍数了数,就数出了八九百个大大小小的部门堂口,更不用说这些堂口多如牛毛的职能职责,石珪甚至看见,还有专门管理仪轨中捧盘子的部门。

随着天水宗的消亡,这些与天水宗生死休戚的制度仪轨,也最终成了毫无价值的死物,这整整一卷书,对石珪而言毫无用处,唯一的小收获,就是他终于弄明白了,沧潮子文章名里的碧波堂,指的一间专门教导新入门弟子的场所,而类似的场所还有几十个。

石珪匆匆地把五卷《天水太一本义书》过了一遍之后,却又有些迟疑起来,他对这书的真实性产生一些疑虑。

作为捕头,在衙门里打滚多年,让他见识过了什么叫文过饰非,书上冠冕堂皇的记载,背地里的真实,往往是另一个模样。

就拿丙卷来说,书中记载蓝姓老祖是如何广开仙门,有教无类,传授仙法,但石珪心中却总是阴暗的想到,这莫不是这蓝姓老祖才创出一门新功,便传给各式各样的人修炼,在观察这门功法的好坏效用?

在看到童姓老祖聚众成宗的记述,这石珪却是总会往坏的方面想,也许是那童姓老祖,觊觎他人手中的传承,便想着法约战他人,等他人应战之后,就用武力或是诡计,拿下了众人,然后威逼或是利诱之下,整合《太一生水妙化真经》,然后再把这门功法传给广招而来的弟子,不断完善这门功法。

等这门功法完善之后,看到如此之多的修仙者,可能就野心勃起,或抢或夺的,就在沄洲这块宝地上扩张起来,到了千年之后,就成了独占沄洲的大宗门。

石珪在自己心里,认为这可能才是真相,但悠悠的时光之前,早已湮灭在历史中的事情,谁又能说的清,道的明?

此后,丁卷、戊卷上,那些大尺度的时间和空间的记载,让本就有些疑虑的石珪,更加惶恐,那些超过他想象极限的大尺度时间和空间,让他怀疑这是不是沧潮子自己编的胡言乱语。

因为,他在白衣少年的留下玉坠中,根本就没有见过如此巨大尺度的时间和空间描述,那白衣少年留给他的信息中,都是以极为模糊的形容言语,描述这个宇内,而如今,《天水太一本义书》的丁卷、戊卷上明明白白的写清了时间和空间的尺度,而他无法想象如此巨大尺度,也只不过这宇内小小沧海一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此巨大时间和空间,穷尽一人的一生,也无法走遍,那么还在这个尺度之上的巨大天地,究竟对人而言有何用?

于是,石珪心中本能的,对这样的无可了解的事物,有了些许畏惧,甚至不愿相信这书的真实性。

他睁开了眼睛,抬头看了一眼,那轮快要到天空中间的太阳,一眼看去,不过簸箕大小的骄阳,竟然能光照整个天地,那么它距离大地有多远?它到底有多大?沄洲一样宽广的大陆,和它相比呢?

就在这一瞬间,石珪忽然畏惧起来,他赶忙把目光收起,低垂着眼皮,抬起手边的已经凉透的茶水,一饮而尽。

他死死的盯着脚下的小草,回想着在句陵看见蚂蚁悟道时的所有细节,心中默念着,自己现在只是一只小小的蚂蚁,还没有抬头问询天地的资格。

良久之后,他终于抬起了头,深深的吁出了一口气,他慢慢的给自己斟满了茶水,然后缓缓抬起茶杯,小口小口的抿着,自己本是蚂蚁,此时只需顾好自己的眼前事就行。

沧潮子忧心天水宗的教育错误,又关自己什么事情?毕竟天水宗早已消亡不知多少年了,他忧心的东西与现在的自己完全无关。

天水宗的历史是真是假,又与他何干?天水宗的历史再辉煌、鼎盛时期再煌煌声势,又能如何?这世间再无天水宗,自己也没有什么复兴之念,只不过是借这天水宗,往昔的功法一用,助自己能够顺利的走上修仙之途罢了。

想通了此节,石珪便不再矫情,也顾不得去思考更多虚无缥缈的东西,他所要的,不过只是那份,能够让他完全理解功法所言的基础修仙知识。

于是,他便不再理会《天水太一本义书》的乙、丙、丁、戊四卷,只将甲卷独独捧出,细细研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