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阿史之乱

杂胡出身的阿里山,由于善于讨好皇上,不断献媚,四十五岁的他甚至还拜二十九岁的杨贵妃为干妈。作为边将经常回到都城觐见皇帝,导致日益受到皇上宠爱。按说皇帝如此恩宠,阿里山不应该走上一条反叛之路。

事实上,阿里山除了日益增长的野心和帝国制度的漏洞外,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一场危机,这场危机就是杨忠的发迹,这让阿里山感到很是担心。

杨忠在拜相之前,与阿里山关系十分密切。他看到安禄山身兼两镇节度使,手握重兵,又受到皇上和李甫的垂青,所以他竭尽所能去讨好阿里山。

杨忠和李甫争权夺势的激烈冲突中,阿里山隐约看到李林甫即将失势,便突然倒向杨忠,后来还从一己之私出发与杨忠一同诬告李甫谋反。

但阿里山从骨子里瞧不起杨忠,在他的眼里,杨忠是依靠裙带关系出人头地的,不过是皇帝的一个弄臣。但当杨忠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受皇上宠信的人时,他心里渐渐嫉妒起来。两位曾经的盟友开始决裂。

阿里山一切准备就绪,阿史之乱终于爆发,口号自然是要清君侧,诛杀杨忠。

皇上于得知了阿里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后悔他没有听杨贵妃的劝说,也没有听从臣子的建议,只觉得阿里山他性格憨傻,所有的人会造反,唯独他不能。他依稀地记得安禄山说他的肚子里都是忠心,这句话像是昨天发生过的事,皇上太相信他了,没有想到他的忠心就是这样的。

皇上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皇上于十一月十五日派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阿里山的大军虽然遇上阻碍,但由于杨忠的无能,使阿里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洛阳。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为阿里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阿里山。负责守卫洛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

可是因皇上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十五年正月初一,阿里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皇室处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后,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