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以上就是你们谋划了数个月的计划?”
李基不敢抬头,跪在原地一言不发,良久,他才吐出了几个字。
“臣……罪臣愿自裁当场,只求王上能网开一面,饶罪臣家眷一命!”
“你先在这跪着吧!”
阐仲林留下话,匆匆离开了此地,眼下他没有心情处置这李基,毕竟再有一个月不到,四十万勤王军就会兵临天遗城下。
他作为一个王,必须迅速处理好所有的事,他得为天下万民负责。
“速宣练兵台三大将军入宫议事!”
阐仲林匆忙出宫,移驾城外接天园,只有那里,才能让他放心。
可他的动向,全被御史大夫赵衍盯着,他站在城墙上望着御辇匆忙出城,一言不发。
“果然……被发现了么?看来得快些行动了!”
赵衍自言自语般说了句后,便转身离开了此地。
“臣等参见王上!王上今日诏我等前来,是为何事?”
练兵台三大将军已经等在此处多时了。
其中一个将军唤作李义,正是已故大将军李俊仪的长子,眼下也算子承父业。
“诸侯叛军的事,坐实了!本王今日诏三位爱卿前来,不是商议,是为命令!”
“王上下诏即可!臣等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好!本王要你等分兵,一路兵马提前埋伏于应天城中,届时,两路兵马夹击,于天遗城和应天城间败敌!”
“可应天城那边……会同意么?”
李义有些不敢相信,毕竟应天城那边也有府兵,若是泄露什么消息出去,这计划可就……
“相信本王!三位将军尽管去做便是!此事莫要向任何人泄露,否则以叛国罪,通敌罪论处!”
阐仲林语气坚定,其大有把握之色,让众人定了定神。
“臣等领命!”
此刻的赵衍已经回到府内,正在一张长纸条上奋笔疾书。他现在必须立刻将蜀王有动作的事告知那四位诸侯。
不消一炷香的时间后,四只信鸽飞出宅邸,各沿一个方向飞去。
等阐仲林处理完应敌的事已是傍晚。他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李基下跪的地方。
此刻的李基已然一副虚脱模样,稍微来阵风,就能将其吹倒一般。但他不能倒下,不为别的,只为圣上能网开一面,饶过他的宗族亲戚。
“李基,起来说话!”
阐仲林坐到主位之上,打开折扇摇了起来。
“罪……罪臣不敢……”
“你还有什么不敢的?本王让你起来你就起来,哪来这么多废话?”
在两个宦官的搀扶下,李基这才勉强站了起来。
“李基,本王给你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你可愿接受?”
李基听到这话,愣了好一会,而后立马下跪,扑倒在阐仲林的跟前。
“多谢圣上法外开恩!臣愿意!”
“好!”
阐仲林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亲笔诏书,交给了他。同时递过去的,还有那张被金色小虫带着的纸条。
李基先是看了看诏书上的内容,而后看了看那张纸条上的内容,恍惚了许久,总算是明白了过来。
当今王上,不是他们能够反抗的!
“王上实乃千年难遇的圣主!罪臣李基,敬德望阙谢恩!”
李基就要出去,结果他走了没两步却回过头来躬身道:
“罪臣深知自己罪大恶极,罪不容诛,此事过后,罪臣会自裁于应天城外,以弥补自身罪过!”
“准!”
就这样,蜀朝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军事政变由此展开。此战乃是诸侯的最后反扑,亦为蜀仁王“仁”字谥号的由来奠定了基础。
离天遗城近千里开外的地方,秦国公麾下的大军正驻扎此地。
他们一路过关,不费一兵一卒,全靠朝廷有人帮忙打点关系,如今蜀王那小娃娃还在蒙蔽之中,此战他们可谓胜券在握。
“赵元帅,在下敬您一杯!”
秦国公帅营内,一个醉醺醺的武将端着酒碗踉踉跄跄地来到秦国公跟前。
“张将军,老夫今晚也算喝多了,不胜酒力,不胜酒力!哈哈!”
秦国公端着酒碗,半推半就地推辞着。
就在大营内一片欢愉的时候,一个斥候忽然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