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李夜墨自不必说,入门最早。
老二肖百川年纪最大,原是山下的樵夫,有一日见阮经亭轻身飘过,形如仙人,一时兴起就拜在门下,山下却是有妻子子女,常要下山照顾生计,因而虽已四十几岁,功夫却不及老三,更莫说李夜墨了。
老三葛炳辉与老四杜雨,倒是和李夜墨年纪相仿,葛炳辉性格跳脱,自号天下第一青眼神鹰,功夫使得却如同地雀,怎么也改不回来,师兄弟间就常以雀儿唤他。老四杜雨是师兄弟里最为稳重的一个,只是入门太晚,武艺平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夜墨还有一位五师弟,五师弟与玄门有缘,不学武艺只学道法,年只十岁,却是这翠屏山假道观里唯一一个持戒的真修士。
听说李夜墨和钟晓要上山,三位师兄弟也不打水了,一定要把两人送到观里,一路上七嘴八舌的为晓儿介绍山上的事物。
钟晓原还道李夜墨嘴碎,没有高手风范,今一见,原来翠屏山上几位师兄弟人人如此,只觉好笑,却也没有隔阂了。
六只水桶摆在地上,两两一对,晓儿细看后不由暗暗咋舌。
六只桶桶底都打了一个圆洞,洞的大小尚不相同,老四的两只最小,只有筷子尖大小,老二有小指粗细,老三的则足可以塞进一小颗葡萄,用来提水怕是到半山腰水就一滴不剩了!
杜雨师弟向她解释道,翠屏山上练功除了内功修习以外,便只有提水,捉铃,打酒三样。
打水必须日日为之,几人要一起用各自漏水的桶打满观里一只硕大的水缸。
捉铃就要看师父的心情了,哪日酒不好喝又或太好喝了,几个师兄弟便倒了大霉,一夜都别想睡了。
打酒的话,若是平日为师父买酒倒也简单,只要到山下三十里外的桃花酒庄去,别处的酒师父是万万不喝的,若是偷懒了,晚上免不了又要捉铃。
但要是想出师、下山闯荡,还是买酒。和师父一起出观,师父会先到离后山十几里的癞头那去买只烧鸡,之后去桃花酒庄会面。想要下山就一定要比师父先到,打一葫芦酒,摆上酒盏立在一旁。师父来了说一声“师父请”,师父摆手让你坐下,一起吃完这只鸡,喝一杯送行酒,今后就可以随意下山了。
说着简单,其实极难,轻功天下第一的阮经亭可名不虚传,也正因如此,直到今日,众师兄弟里也只有大师兄一人可以江湖行走。
杜雨师弟解释着,其余两位也杂七杂八,一通夸大,倒也只能听个大概。
李夜墨四个师兄弟常年提水上山,早就习惯了,一路上嬉闹个不停,只有钟晓轻功差四人远矣,两腿不住打颤。
幸亏这些假道士的道观没修在山顶上,爬到山腰又往上走了一大截,山路渐渐平缓,出现一大片坡地,郁郁的密林里模糊能看到道观颇为老旧的红墙。
李夜墨解释道:翠屏山山势从山脚一直到这都极陡峭,偏生这里有一块如此大的空地,这空地再走过,山便刀劈斧凿一般直直向上,再难攀爬了。
不知多少年前,山下的信人集资在此落了座道观。不过日子久了,上下又太不方便,这道观就荒废了。
人迹罕至的破道观,却成了师父养性的好去处,在此落脚扎根。
肖百川,葛炳辉,杜雨把钟晓,李夜墨送到观门外便下山打水去了。
钟晓抬头一看,果然是座好小的道观!
没有挂匾,在门上一尺处用漆涂黑,又用笔勾金写着“三仙观”,过去太久,斑驳的已经有些难认,入门就看见几个破烂蒲团,右手边有个小的侧门,应该是通向后院吧。
三尊眉目慈和的泥像并立在供台上,这道观名叫三仙观,想来供奉的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这三位了,大厅里简陋又有几分庄严灵气,香炉里的香才烧一半。
钟晓心想:这三位大仙真是好福气,这么高险的山路,怕是多久也不来个香客,幸亏底下的徒子徒孙孝顺,每日有香火受。
钟晓四下看了一圈,没瞧见一人。
“臭小子,多久没回来了,我来瞧瞧你功夫可曾落下!”
突然,从右手侧门的帘子里闪出一道灰色身影,身形极快,伸手就抓向李夜墨的背心。
李夜墨倒似背后生眼,一个侧身,探出右手反抓向那人的手腕,正是擒拿的手段,那人早有预料,身子一低,要抓李夜墨的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