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朝堂上的博弈

户部侍郎杨时年,是顽固分子之一。他站在朝堂上,当着群臣的面愤然上奏:“陛下!臣只是担忧仓促推进政策会伤及民生,从未有半分不臣之心。为何突然将臣调任至边地?”

崇祯冷冷一笑,言辞如刀:“伤及民生?户部账目何在?为何河南试点时百姓称颂,而你所负责的地区却问题频出?杨侍郎,朕对你失望透顶。”

杨时年脸色惨白,想要辩解,却被崇祯挥手制止:“拖延者,误国。今日之调任,是对你不负责任的惩罚。”

此话一出,百官心头一颤,再无人敢当堂为他辩护。

随着几名顽固分子的离开,崇祯开始着手调整朝堂的权力结构。他提拔了一些务实的中低级官员,尤其是那些在河南试点中表现突出的地方官。

一名年轻的吏部主事被破格提拔为侍郎,他跪拜谢恩时激动地说道:“臣必不负陛下厚望,全力协助粮仓计划的推广。”

这一人事任命立刻让朝堂上风向骤变,许多观望的官员纷纷调整立场,开始积极支持崇祯的政策。

早朝刚刚结束,钱谦益缓步走入内阁议事厅。他神色如常,但眼底隐约透着疲惫。他的几名心腹早已等候多时,见他进来,立刻低声抱怨。

“大人,陛下对杨侍郎的处置过于严苛,此举分明是在警告我们东林党。若再不采取行动,只怕连您的地位也难保。”

钱谦益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缓缓坐下,语气低沉:“杨时年虽是我们的人,但他的确在户部工作中有所懈怠,被拿下也无可厚非。如今的局势,我们只能隐忍,不可轻举妄动。”

“可是陛下的雷霆手段越来越频繁,我们若再不反击,只怕局势会更加被动。”一名官员急切地说道。

钱谦益嗤笑一声,语气中透着冷厉:“你以为本官的每一步都没有算计?不然为何陛下始终未动我的位置?朝廷之事,从来都是权衡利弊。陛下看似强硬,但若没有我们这些文臣,改革寸步难行。”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当下之计,是继续表面上支持他的政策,但在实施中拖延和削弱。等到地方财政问题暴露,粮仓计划自然会被百姓与地方官员所诟病。”

翌日,钱谦益召集东林党内部核心成员,并下达了一系列指令。他要求各地东林党势力在地方上散布对粮仓计划的不满,同时联合部分士绅,通过上书的形式反对朝廷过度干预地方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