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燎原之势

陈子敬低声问道:“陛下,若要民心归顺,怕是单靠军队不够……”

“所以,我需要士绅。”崇祯目光深邃,“朕要让他们明白,叛军的均田令,并非唯一的选择。”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黑沉沉的夜色,目光凌厉如刀:“天策军是朕的剑,而民心,才是朕的盾。既然叛军用土地换取支持……朕,就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改革。”

洛阳城,军心涣散,但天策军的到来让局势稍有缓和。然而,真正决定战局的,不是兵锋,而是人心。

这一战,崇祯不仅要用刀剑征服叛乱,更要用制度让百姓重新相信朝廷。

天策军的密探在叛军占领的县城中发现了一份完整的均田令,急忙带回京城。

御书房中,崇祯端详着这份文件,内心深思良久。

叶知秋眉头紧锁:“陛下,这李自成不简单,他不仅会打仗,还懂得如何收买人心。若不遏制,他会成为真正的心腹大患。”

崇祯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沉思片刻后说道:“均田免赋,这才是叛军能迅速壮大的原因。义军无需强攻城池,百姓自会开门迎他们进城。若不应对,我们只会陷入永无休止的剿匪循环。”

“陛下的意思是?”叶知秋试探性地问道。

崇祯目光深沉:“不能单靠武力。天策军继续围剿义军主力,而朝廷要在各地施行赈灾和新的土地改革,削弱义军的根基。”

叶知秋深吸一口气:“可户部的银两……”

“国库空虚,我自有办法。”崇祯眼中透出一抹冷色,“朕要从士绅手里拿回来。”

同一时间,辽东战事方歇,袁崇焕收到密报,得知河南局势恶化,特意上书京城,表达自己的担忧。

辽东之战已稳,但南方不稳,天下难安。叛军以民心为刃,若不加以应对,恐怕终有一日,这股势力会比后金更难对付。

崇祯读完奏折,叹道:“袁帅所言极是。”

他走到窗前,望着京城的天际,沉声道:“这不仅是一场战事,更是一场国运之争。”

他缓缓闭上眼,玄天策在脑海中闪烁,映出一幅庞大的局势推演图——若义军继续扩张,南方士绅极可能被逼反,而朝堂之中也将迎来新一轮的风暴。

风起云涌,大势已变。

崇祯低声道:“叛军的扩张,才刚刚开始,而朕的应对,也该真正开始了。”

这场河南战局已不再是单纯的剿匪,而是新政与旧权的较量,民心与军力的博弈。崇祯意识到,单靠天策军镇压远远不够,他必须借这次机会,彻底撼动朝廷的腐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