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餐桌上的天才诗人

儒门为圣 半唱半和 1119 字 17天前

好在几人只是朋友之间随意玩一玩,输赢并不是多重要,反而是大家文思泉涌,才会给这场宴席增添更多光彩,大家都是乐呵呵。

不过,姜澈的表现,还是震惊到了其他四个人。别看姜澈是以一敌四,却一直稳居上风,每一位不消片刻,便能做出一首诗词来,关键是水平都还不差。

沈厚指着桌子中央的一盘鲜蜜果请姜澈作诗,姜澈直接说道:“密有花红绿刺长,拟来作伴石榴芳。金樱身子玫瑰脸,更吃饧枝蜜果香。”

四句诗分别对蜜果的外形、香梅、长相和味道分别描述。

接着张轮才又拿起蜜果旁边的一盘白糍粑来考姜澈,姜澈托着下巴稍一琢磨,便答道:“曾闻以春笋,名为玉版师。我独谓玉版,正可名白糍。吃笋令人瘦,吃糍充人饥。慧眼曰不然,不如饮水肥。”

听到这首有趣的小诗,沈厚提出了一个小问题:“沛然这首诗把白糍粑比作玉版的说法确实新颖,诙谐幽默而且不失哲理。但是诗中还提到以春笋为玉版师的说法,我倒是从未听闻过。不知其出处在哪里,请沛然解惑。”

姜澈背诗背的爽了,倒没注意到这个问题,玉版师是苏轼给春笋起的别名,这个世界还没有出现,所以沈厚思索不出其出处。

这个问题不好解释,姜澈随便找了个借口:“是我以前在朔州时,曾巧遇一位闲云野鹤、周游四方的隐士,听他这样比喻,觉得有趣,便记了下来。”

沈厚恍然地点了点头,还说道:“看来那位隐士应该是一位高雅的大儒,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当面拜见。”

姜澈只能在心中默默补充一句,怕是只能在梦里见这位大儒了,

这个小插曲没有打扰到姜澈接着发挥,被问及桌角处的茶馓,他缓缓朗诵:“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茶馓是面粉制作的一种美食,制作过程很讲究,需要历经二十多道工序才能出锅。好的茶馓必须做到黄如金、细如线、丝丝相连、环环相扣。

姜澈几乎没怎么思考便接连写出了五首以菜肴展开的诗词,本已让沈厚、张轮才四人佩服。

但是姜澈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边,他们的手指向随便一盘菜,只需要几息时间,姜澈就是一首诗词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