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阴险残暴,动辄就要人命,他还没有死。骆悦每晚从噩梦里惊醒,生怕出现变故。为绝后患,骆悦命人用绳子勒死狼尊史思明,然后才禀报少帅。史朝义并没有追究先斩后奏之罪。
弑父后,至孝君子史朝义在洛阳即皇帝位,改元显圣。同时派遣使臣至范阳,秘令散骑常侍张通儒等人,杀掉故太子史朝清。
张通儒到达范阳,拉拢范贵等将领,杀掉太子史朝清,及其母亲辛皇后和一干党羽。
史朝辉得到消息,又将张通儒包围在驿馆射杀,然后与范贵展开惨烈的巷战。各派势力在幽州城内,发生连续火并。短短两个多月,范阳城惨遭杀身之祸的,多达六千多狼人。
史朝义杀父后,引发系列惨剧,燕国势力再遭削弱。他终于得到梦寐以求的权柄,可惜狼心涣散,对唐国屡战屡败。
中原地区持续的战乱和苛税,导致民怨沸腾,怨气冲击天道。
宝应元年四月,武宗不堪劫压,突然病重。墨皇后无子,担心太子轩辕复功高难制,便暗中支持襄王轩辕兴夺权。越王李系也是墨家女婿,跟墨玉楼算是沾亲,看到皇后无子,也暗暗勾结,输送诚意。在皇后眼里,倘能得到李家支持,便更有胜算了。越王不甘心被皇后与轩辕兴利用,打算浑水摸鱼,好夺回李唐江山。
唐门支持轩辕复,墨家支持轩辕兴。唐门与墨家的结盟,出现了裂痕。武宗一旦驾崩,天下就是轩辕复的,也就是唐门的。留给墨台家的日子不多了。
墨台丹便鼓动皇后,发动政变,诛杀宦官李辅国与程元振,换掉太子轩辕复,让轩辕兴早日登基。墨皇后毕竟是女流,原本摇摆不定,眼看皇帝日渐消瘦,病得越发重了。
轩辕兴入宫探视父皇,然后私谒墨玉楼,告诉她事成之后,可以拜为皇太后,让她垂帘听政,自己只做一个儿皇帝。墨台丹将计划都说给皇后细听。墨家不缺乏武者,但为了道义,诛杀太子与阉党,留给越王李系。事成后,襄王率领武者平叛,歼灭越王作乱,顺势登基。
轩辕兴对天发毒誓,登基之后,若不能对墨太后尽孝,情愿天打雷霹。
墨玉楼笑道:“看来只能如此。”双方决计,从速动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墨皇后招来越王,让他在宫中组织二百余死士,然后矫诏,召见太子轩辕复。
程元振得知轩辕兴,拜见过皇后,情知必有阴谋,便命太监密切注意动向,很快发现越王组织的死士,埋伏在宫中。程元振便禀报给宦官首领李辅国。
李辅国得悉皇后图谋,来不及禀报给唐怀礼,立马领兵到凌霄门,候太子至,保护轩辕复到禁军中。当晚,领兵到三殿,将越王李系,兖王李僴,及内官朱光辉、马英俊等囚禁,又将皇后软禁于别殿。
皇后政变失败,但轩辕兴躲在墨家府邸,被墨家武者保卫,仍然毫发无损。
唐雄率领的唐门武者,对峙墨台丹率领的墨家武者。
为了避免引起京城大流血,唐怀礼出面,调停唐门与墨家的对峙。唐家和墨家毕竟是多年的盟友。皇帝既然已死,皇位必然属于太子轩辕复。要想收拾轩辕兴,可以登基后,有的是法子。再说了,大家都没有证据,轩辕兴参与了政变。
武宗惊闻皇后作乱,怒而劫崩,昏迷不醒。当他醒来时,听到唐门长老与墨台家的,都在为了立谁为皇帝而争执。大臣们也分为两派,有的支持轩辕兴,有的支持轩辕复。
就在大臣们吵嚷时,轩辕勃突然醒转,假死后复活。有熊氏对皇嗣们争夺皇位,大为恼火。这次政变很蹊跷,轩辕兴没有参与,却有最大嫌疑。皇后也将责任推卸,而越王和属下,都已经战死。武宗不了解情况,但对皇嗣们不放心,于是将轩辕兴贬到房州,将墨玉楼打入冷宫,剥夺轩辕复的储君之位。惟有太监李辅国,以护驾有功,得到信任并提升。
皇帝没想到,病重之时,墨玉楼发动政变,大失所望,不知该信任谁。唐怀礼建议,非常时期,让太监充任禁军统领,皇帝准奏。
轩辕勃龙体日渐恢复,想亲理政事。李辅国以护驾有功,恃此骄横,竟然对皇帝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
武宗闻此僭君之言,心中大为不满,但慑于太监掌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让皇嗣尊称阉奴为尚父,政事无论巨细,都要与之商量后方能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