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同仁县尉贺知章儒林郎之职,授士子卢藏用登仕郎之职,授士子毕构登仕郎之职,授士子陈子昂将林郎之职……”
随着李显的声音落下,贺知章,卢藏用,毕构,陈子昂等人相继站出,拱手应命。
李绚平静跪倒在地,目光平静的看着这一切。
皇帝之前虽然说过要封赏,但说实话,眼下的封赏规格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
皇帝竟然封了一大堆九品散官,这意味着,他们这些人,现在便已经深深的打上了东宫的烙印。
打上了李显的烙印,这些人将来能够成为李显所用极大的班底。
李绚眼神中带出一丝欣慰。
就在这时,他突然察觉到有几缕隐晦的窥探目光,这个时候,突然的落到了他的身上。
李绚下意识的就要回头,但立刻就想到这里是太极殿。
一旦动作过大,立刻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甚至会因为违背礼制被弹劾。
或许察觉到了这一点,其他窥伺的目光也并没有收回,反而在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目光落在了李绚身上。
李绚不由得一愣,有些不明所以。
随即,他的眼角余光落在贺知章,卢藏用,毕构,陈子昂等人的身上,顿时醒悟了过来。
这些人,他们的身上,不仅深深的打上了东宫的烙印,也同样深深的打上了他李绚的烙印,
这些人,都是这一届极为优秀的士子。
贺知章,卢藏用,哪怕毕构,身后都有人在支持,将来最低,四品的官位都是有的。
想象将来某一日,这些当中,哪怕仅仅有四五人同时站立在这殿中,对局势的影响有多大,可想而知。
更别说还有李绚本人。
……
看到李绚神色不停的变化,裴炎站在队列之中,眉头微皱,神色诧异。
南昌王这是要做什么?
编修《切韵》,招揽士子,写《汉论》,作《游子吟》,大洒文名。
如果是昨夜,裴炎忍不住要怀疑李绚在行王莽旧事,但是今日,当王德真,麹崇裕开始介入逻些道军前的时候,裴炎就有些明白,李绚如今这么做,似乎彻底的将逻些道军前之事,敞开在皇帝眼前。
隐隐有一种……很是说不上来的感觉。
似乎他现在,已经在想着要松开逻些道军前之事了,可是大唐攻伐逻些,必然是以李绚为主帅。
毕竟高原天气非同一般,大唐将卒百姓能够适应的不多,尤其皇帝更是将王孝杰也调回。
李绚在逻些道的职责就越来越重了。
不仅是攻伐吐蕃,甚至将来治理吐蕃,也需要李绚待上几年,一直到局面稳定,才会将他调离……
裴炎的眉眼垂下,他终于把握住了最大的问题所在。
皇帝。
如果皇帝是当今天子在位,那么谁都不必担心,可若是换人了呢?
李显。
裴炎能够清楚的感受到李绚对未来局面的悲观。
他担心一旦龙椅之上的人换了,那么朝廷必然不会让他继续留在吐蕃,或许会调回朝中任一闲职,甚至就连一个边州刺史都不会给他,这样的忌惮已经到了无比敏感的地步。
可是转念想想,这样的敏感,未尝就没有道理。
李绚拿下吐蕃,治理吐蕃,不知道暗中积攒了多么庞大的力量。
这样一股力量,哪怕什么都不做,也会让一些人如同芒刺在背。
这个人不会是李显,但会是其他人。
天后,甚至是韦氏。
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这股忌惮,所以李绚毫不犹豫的大展才华,同时提前布局,为未来做准备。
他已经做好了放弃前线一切的准备,然后会朝中任一闲职。
只是任什么闲职,却是他已经很早就开始布局的。
国子监。
一旦让李绚成为国子祭酒,那么即便不是宰相,他也拥有媲美宰相的威望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