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江城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明嘉靖年间。
明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 1547 年 —1549 年),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增建了晴川阁,阁名取自唐朝诗人崔颢《黄鹤楼》中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的诗句。
《尚书·禹贡》记载: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
所以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司农少卿张体仁于汉阳大别山(今汉阳龟山)山麓修建禹王庙,以祭祀大禹。
虽然这里资料上标记的是晴川阁灵源之地,但是这座灵源主要还是由大禹文化孕育而生的灵源扩张形成。
夏先衍站在晴川阁景区西望一路之隔的龟山,发现这里的灵源之地已经扩展到了龟山之上,整个龟山都成为了灵源之地。
他在这片灵源之地感受到的不仅是大禹灵源气息,还感受到了另一种灵源气息,是高山流水,伯牙绝琴灵源的气息。
在与龟山一路之隔有一座古琴台。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为纪念楚国钟子期、俞伯牙而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
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史称伯牙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