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先冲奖再上映,按照既定战略走,才是最保险的做法。
有个提名最好,万一真拿了奖,到时候宣传噱头就更足了,再说搁电影节上卖给那些片商们,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估计能小赚一笔
小主,
作为投资方,甭管口号喊得多伟大,说什么扶持品质电影,扶持新人导演之类的,归根究底,还是为了赚钱,凌平自然也不能免俗。
这片前后投资差不多一千万,主要集中在片酬,都快赶得上一部《石头》的成本了。
要是能拿奖,自然是不亏,因为本来就是冲着这块去的,如果又拿奖又赚钱,才是真的两全其美。
而且文艺片也有文艺片的市场,尤其是欧洲这样的地方,好片子根本不愁发行,不然像贾科长那些人,怕是早就饿死了。
凌平没有从这片身上赚大钱的执念,只是自他入行开始,就没做过一笔亏本生意,真的很不想自己的记录被打破。
只要片子能卖出去不赔本,顺便再拿个奖,填补一下壹心的奖项空白,自己就得给马博文记一大功!
和凌平的谨慎不同的是,作为电影的导演,马博文却是对这部片子表现的极有信心。
这就像人考完试后,考的好与不好,心里总会有些底一样。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远在一个多月前,马博文就往法国那边寄了一部粗剪版过去,然后传回来的消息是,戛纳组委会的选片人很乐意邀请这部电影参加今年的电影节。
对方字里行间都给予了这部片子极高的评价,也正是这个消息才让老马振奋异常,同时也意味着片子未来可以在商业上能得到最好的推广。
但是戛纳那边也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电影必须在影展开幕前一个月彻底完工,逾期则视为报名无效。
这一点可就让马博文开始犯难了,要知道戛纳给出这个条件的时候,距离最终期限只有大约十天的时间,而剪辑工作至少还要大半个月才能完成。
他也考虑过加班加点地干,尽管现在的强度已经很高,但这片子到底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实在不想它因为数着倒计时糊弄几下,最终成为一部粗制滥造的作品。
这就跟新房装修设一样,一点也马虎不得,因为以后住的舒不舒服,房子会不会出小问题,就看你这次用不用心。
所以,马博文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拒绝了戛纳的邀请,要不然今年就得和《无极》打擂台去了。
就是不知道陈凯哥到时看到凌平,心里会作何感想?
据说周讯的新经纪人在知道这个消息后,连夜跟马博文打去了电话,她实在想不明白,你一个在影坛籍籍无名的导演,哪来的勇气拒绝戛纳?
华谊的小王总也打来了电话,他和经纪人都抱有同样的想法,因为周讯上个月已经签约了他们公司,如果旗下艺人能够拿奖,那对整个公司来说,都可称得上是一件大事。
可马博文回答的却是极其生硬,不行就是不行,无论旁人怎么劝,他就是像一块茅坑里的石头,活脱脱能把人膈应死。
偏偏他们还奈何不得,人家背后站着凌平,半个月前才爆锤了陈凯哥,他要不发话,谁敢跑来乱撩虎须啊?
直到最终赶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末班车,那边的怨言才稍微小声了一点。
……
国际上,一般把电影节分成abcd四个类别,但并不是常人所想的那种等级,而是一种类别。
像a类电影节,就是竞赛类型,其覆盖领域最广,也最全面,而且有专门的评委会进行评奖,大名鼎鼎的欧洲三大电影节就属于此类。
b类与a类有许多的相同之处,唯一的区别就是它们有自己独特的主题性,比如韩国的釜山电影节,基本只面向亚洲电影,便属于b类电影节,而东京电影节则属于a类。
c类是非竞赛性质,d类则面向短片和纪录片。
本来这些电影节是没有高低之分的,但由于三大电影节对世界电影圈的影响力,以及各种商业元素的推动,人们就不自觉的把a类代入到了等级制度,认为a类才是最牛逼的。
目前,国际上一共有12个国际a类电影节,中国抢到了一个名额,那就是上海国际电影节。
只不过上影节现在影响力不足,地位也非常尴尬,更别提碰瓷蒙特利尔这种在国际上都非常知名,且影响力只在欧洲三大影展之下的电影节了。
哪怕国内开始重视起上影节的运营,真正把它做成国际文化交流的门面,最少也得是十年后的事情了。
威尔史密斯这一待就待到深夜,他再次盛情邀请凌平去见识一下加州的夜生活,但依旧被婉拒,然后带着一种极其不甘和鄙视的眼神,离开了凌平的家。
一周后,凌平出发蒙特利尔,剧组人员都来相送,就连安迪导演都叫嚣着要拿个影帝回来。
凌平感受着他们的好意,心里还挺自得,第一次觉得自己朋友挺多的,并不像外人传的那么难相处。
此去加拿大,同行的只有熊二和杨天真,翻译就不用了,凌平如今已经可以完成绝大部分的口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