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董平与钟仁两个案子并没什么关联,若非扯上点关系的话,就是他们都入围了春试,或还都曾在上元节来过红鸢楼,至于两人当时是否见过还未可知。
之后,一个死在了春试开始的前夕,另一个则在春试的最后一晚遇害,两人的死贯穿了整个春试科考,还真是“有始有终”。
除此以外,两人既非同乡也不是同门,顶多就是点头之交,如今因为死得时机不对、私人物品里都搜出了一张来路不明的泄题纸条而被赶到了同一艘船上,成为了众矢之的。
舆论风向从一开始对人才的扼腕叹息到现在万夫所指,连负责调查真相追击凶手的顾墨玧和月九龄也显得有些“本末倒置”——董与钟无视朝廷律法在科考场上作弊,欺上瞒下,天理难容,被杀也是活该——不去惩戒那些意图浑水摸鱼之徒,反而要抓替天行道、拨乱反正的人,公道何在?
就在这时,斜对面的“地”字号包间有了动静,月九龄抬眼望去,便看到了有人从雅间走了出来,像是要离开。
一个带着斗笠男子装扮的人走了出来,身边跟着个侍女,明璟随之出现,像是为了送此人先离开。
月九龄盯着那个戴斗笠的男子,却怎么也看不清对方面容,不由蹙眉,“那是何人?”
君子笺把玩着手中瓷杯,闻言投去一瞥,看到两个男人相对道别,提不起兴致地回答:
“哦,靖王带来的,很面生,之前从未见过,看他举手投足间不像是练过的,可能是新招的门客。”
在聚鸢台的地盘上还有君子笺不了解的人,倒是稀奇。
顾墨玧看着那人转身离开,明璟重新回到地字号里,沉声问:
“既是门客,为何要藏头露尾?”
别说皇子,就是朝臣,甚至商贾人家,府上也会有几个所谓门客,没人会拿这点事上奏弹劾,明璟何必遮遮掩掩。
君子笺耸了耸肩,似乎不在意聚鸢台“天下第一情报”的称号是否名存实亡,嘴角上挑,凤眸却没有半点笑意:
“那谁知道呢?毕竟李家灭门后,靖王错失了插手军防的机会,太子那边则因军饷贪墨事发,‘壮士断腕’地失去了对兵部的掌控。两方如今皆是元气大伤,都在铆足劲儿地寻求‘良药’,想要抢在对方跟前把‘伤’治好。”
这么说来,方才那个斗笠的男子就极有可能是明璟找来治伤的“良药”了,既是“杀手锏”,当然得等到最合适的时机再亮出来才能起到最大作用,在那之前就须得小心谨慎,提防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