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伯爵可以上朝,但无官职在身的,通常不会随便开口议政,除非皇帝先问。
像安阳伯,永安伯,承恩侯等人,都有个虚衔。当然,这些凤轻轻暂时不考虑,她只想合理进宫,打探点朝局。
一早她就使银子通知了曹大伴,曹大伴给他安排了一个机灵的小公公跟着他,提点他规矩。
小公公细声道:“安南伯,你是新面孔,没有实职,上不上朝,其实不碍的。但是来了,就千万不要多说话。这几天郑大人和靖安侯斗得厉害,他们俩对上了,就闭紧嘴,什么都不管。”
凤轻轻还装个傻,“是郑大人官大,还是侯爷官大?”
小公公乐了一下,“这个,小伯爷以后会懂的,散了朝,让干爹抽空教教你。”
“谢谢小公公。”
凤轻轻施礼道谢,可把小公公感动坏了,这满朝文武,谁把他们当人看了?除了对干爹还客气几分,对他们这些小太监,人前人后都是一副瞧不起的嘴脸,骂一声无根阉人。
照上回还是站在了其他几个伯爵后面,总归是不犯错的,他个子矮,身型瘦,低着头,刻意降低存在感,除了她后面一两个官员,真没人注意她。
皇帝还未到时,殿里官员窃窃私语,说着这几天发生的事虽无人与她当面交谈,凭着她那超出常人的五感,所有的对话,也都听得七七八八。
例如侯府的麻烦,其中有太子伸手拦了的缘故。太子之所以帮侯府,则是凤书瑜提了一个建议,可以解除哪里水患云云。
说到哪里水患,交谈的官员一个嘴上含糊,一个十分不屑,大概意思是这个建议非常缺德,到了断子绝孙的地步。
凤轻轻听得半懂,既然如此损阴德,怎么满朝文武竟无人反对,默认了施行方案!
或者说,这个方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虽然阴损,但必须施行,就算换个人提出来,或者无人提出来,陛下也是要这么干的。
所以凤书瑜背了一口大黑锅,未来会臭名远扬,换了陛下遏制大理寺查案。
谁知郑大人是个特别头铁的,朝上朝下,穷追不舍,完全一副抗旨力争的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