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袁绍得知颜良被关羽所杀后,气急败坏要斩刘备。刘备从容进言,说天下同貌者众多,不能仅凭赤面长须就认定是关羽,况且自己自徐州失散后,不知关羽是否还活着。袁绍本就是个没主见的人,听了刘备的话,转而责怪沮授误听其言,险杀好人,随后又商议为颜良报仇之事。

2. 文丑出征与曹操交战:

帐下河北名将文丑挺身而出,要为颜良报仇,袁绍大喜,欲给文丑十万军兵渡黄河追杀曹操。沮授建议留屯延津、分兵官渡,但袁绍不听,还怒斥沮授迟缓军心,沮授无奈托疾不出议事。

曹操见文丑渡黄河而来,先使人移徙居民于西河,然后自己领兵迎之。他下令以后军为前军、前军为后军,粮草先行、军兵在后。文丑军到后,见曹军皆弃粮草,便纷纷抢夺,导致军队自相杂乱。曹操趁机令军将一齐出击,文丑军大乱。

3. 关羽斩文丑:

文丑挺身独战,张辽、徐晃飞马齐出,文丑射翻张辽战马,又射中张辽头盔。徐晃与文丑厮杀,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此时关羽突然出现,与文丑交战,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羽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其斩下马来。

4. 刘备与关羽战场错过:

关羽引数骑东冲西突时,刘备率三万军随后赶到。前面哨马探知,报与玄德云又是红面长髯的斩了文丑。刘备慌忙骤马来看,隔河望见写着“汉寿亭侯关云长”的旗帜,知道关羽果然在曹操处。但因曹兵大队拥来,刘备只得收兵回去。

5. 袁绍再欲杀刘备被劝止:

袁绍接应至官渡,郭图、审配入见袁绍,说此次又是关羽杀了文丑,刘备佯推不知。袁绍大怒,骂刘备,欲推出斩之。刘备说曹操素忌他,今知他在袁绍处,故特使关羽诛杀二将,是借袁绍之手杀他,还说若袁绍得关羽,胜颜良、文丑十倍。袁绍听后转怒为喜。

6. 关羽知晓刘备下落欲离去:

曹操派关羽领兵去汝南镇压刘辟、龚都带领的黄巾军。关羽在此碰到孙乾,从孙乾口中得知刘备在袁绍那里,便想带着甘、糜二位夫人前去投靠,但又担心自己杀了袁绍两位大将,袁绍不肯放过自己,于是吩咐孙乾先去探听袁绍的口风。

7. 关羽挂印封金辞别曹操:

关羽回到许昌后,决心向曹操提出辞职,投奔刘备。他多次拜见曹操,曹操却避而不见。无奈之下,关羽写了一封信并把曹操赏赐的金银封存,将“汉寿亭侯”金印挂在堂上,然后骑上赤兔马,请刘备的二位夫人坐上马车,带旧部离城而去。

三、用周易哲学从几个方面对“袁本初败兵与关云长挂印”进行深度解析:

(一)阴阳变化

袁绍的失败与关羽的成功可以看作是阴阳的转化。袁绍刚愎自用,违背了阴阳平衡之道,导致失败;而关羽忠义智勇,顺应了正道,体现了阳的力量。

(二)卦象启示

从卦象的角度看,袁绍可能处于不利的卦象之中,而关羽的行为则与某些吉祥卦象相应。卦象的变化反映了局势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三)动静之理

袁绍在决策和行动上过于激进,缺乏动静相宜的智慧;关羽则能根据形势灵活应变,把握动静之间的平衡。

(四)刚柔相济

袁绍过于刚强,不知变通;关羽则能刚柔并济,在面对困难时既有坚定的信念,又有灵活的策略。

(五)时位关系

袁绍未能认清当时的形势和自身所处的位置,而关羽能准确把握时机和自己的地位,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名为“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以下是其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经典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