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三国演义》开篇词牌名诗词: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诗以雄浑的气势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英雄的兴衰沉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桓帝、灵帝在位期间,宠信宦官,致使十常侍(十个太监)狼狈为奸,卖官鬻爵,陷害忠良,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再加上连年灾荒,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人心思变,社会动荡不安,整个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黄巾起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巨鹿人张角得仙人传授《太平要术》,能呼风唤雨。他目睹百姓疾苦,便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史称“黄巾起义”。起义军头扎黄巾,揭竿而起,声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各地纷纷告急。

英雄出场:

刘备:刘备字玄德,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但家道中落,以贩屦织席为业。他性格宽和,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且为人仁厚,有大志,一心想要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关羽:关羽字云长,因在家乡杀死恶霸,流落江湖。他生得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有万夫不当之勇,且重义气,是一位义薄云天的豪杰。

张飞:张飞字翼德,是当地的一个屠户,家境殷实。他性如烈火,勇猛过人,嫉恶如仇,对刘备的志向十分钦佩,愿意跟随刘备干一番大事业。

桃园结义: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去看幽州太守刘焉发布的招兵榜文,因而相识。他们彼此欣赏,都有为国出力之心,遂一见如故。张飞邀请刘备、关羽到自己庄后的桃园饮酒,在桃花盛开的美景中,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异姓兄弟。刘备年长为兄,关羽次之,张飞最小为弟。他们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从此生死与共,共同踏上了征战之路。

初战黄巾:

刘关张三人结义后,招募乡勇,打造兵器,积极准备投身到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中。他们带领自己招募的兵马,与黄巾军展开了多次战斗。在战斗中,三人齐心协力,奋勇杀敌,取得了一些胜利,逐渐崭露头角。其中,他们不仅帮助幽州太守刘焉解了青州之围,还多次击败黄巾军的部队,为朝廷立下了功劳。

第一回通过对东汉末年社会背景的描绘,以及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出场和桃园结义、初战黄巾等情节的叙述,为整个《三国演义》的故事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三国乱世纷争的序幕。

七律赞《桃园豪杰》

桃园结义美名扬,

豪杰同心义气长。

共斩黄巾初立功,

同扶汉室展锋芒。

金兰情谊昭日月,

热血豪情谱华章。

三国风云自此起,

千秋传颂忠义堂。

诠释:

这首七律主要是对“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这一情节的赞美。

诗中说在桃园中,三位豪杰结为兄弟,他们的义气美名远扬且情谊深厚长久。他们共同斩杀黄巾军,初次立下功劳,也展现出了扶持汉室的决心和锋芒。他们之间如金兰般的情谊像日月一样光辉,他们的热血豪情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三国的风云也由此开始,他们的忠义之举将被千秋万代传颂,成为忠义的典范。

一、《乱世之秋:从哲学角度看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又逢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同时,黄巾军起义爆发,天下大乱。在这个背景下,各种哲学思潮也应运而生,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解决社会的问题,如何寻找人生的意义。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首先,朝政腐败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官员们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其次,连年灾荒使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此外,黄巾军起义的爆发也反映了人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解决社会的问题。一些人主张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矛盾,例如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腐败等。另一些人则主张通过道德修养来提高个人素质,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这些思考和主张反映了不同的哲学观点和价值观。

在这个时代,也出现了一些着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例如,王充提出了“无神论”的思想,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挑战了传统的宗教观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此外,曹操也是一位具有哲学思想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为曹操的政治和军事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小主,

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也促使人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在这个时代,人们面临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些人选择追求功名利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社会。另一些人则选择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希望通过修行和思考来找到人生的真谛。这些思考和选择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东汉末年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种哲学思潮和价值观相互碰撞和交流,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解决社会的问题,如何寻找人生的意义。这些思考和探索为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临江仙:长江东逝,淘尽英雄——用周易哲学解析》

原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阕写词人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了词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临江仙》这首词,以其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哲学思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对长江东逝、英雄淘尽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变迁、是非成败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词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话描绘了长江的壮阔和历史的无情。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历史,它奔腾不息,向东流去,见证了无数英雄的崛起和衰落。周易哲学中,水代表着变化和流动,而长江的东逝则象征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变。浪花淘尽英雄,意味着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如同浪花一般,转瞬即逝。这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是非成败转头空”,这句话表达了对是非成败的看淡。在历史的舞台上,人们常常为了功名利禄而争斗不休,但到头来,一切的是非成败都只是过眼云烟。周易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事物的发展是相互转化的。成功和失败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不必过于执着于一时的得失,而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人生的起伏。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话描绘了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青山作为自然的象征,历经岁月的沧桑,依然屹立不倒。而夕阳则象征着人生的晚年,它虽然美丽,但却短暂而有限。周易哲学中,天地之道是永恒不变的,而人生则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有限的人生时光,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而不是被功名利禄所迷惑。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句话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白发渔樵在江渚上,看淡了世事的纷争,习惯了秋月春风的变化。周易哲学中,有一种境界叫做“无为而治”,即不刻意追求,顺应自然的发展。这种生活态度可以让我们摆脱烦恼和束缚,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对历史的调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欢乐,有悲伤,有成功,有失败。然而,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我们会发现,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只有当下的快乐和友情才是最重要的。周易哲学中,有一种智慧叫做“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种智慧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起伏时,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被情绪所左右。

总的来说,《临江仙》这首词通过对长江东逝、英雄淘尽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变迁、是非成败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词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人生的起伏;天地之道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应该珍惜有限的人生时光,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东西;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应该保持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