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维新和肖严在文绍杰的陪同下,离开了会场,车站的交班会接着召开,由曹清连接着讲话。杨维新来的时候两个车站主要领导没有接,走的时候借助曹清连讲话机会,文绍杰专门把杨维新和肖严送到了贵宾院上车。
单位开会,在两个正职坐在一起一个要讲话时,从心理上来说,两位领导往往都会感到不自然。不仅是听的领导感到不自然,讲话的领导也会感到不自然,会有所顾忌。如果话讲的太满吧,容易引起“搭档”心理不舒服,而如果讲得没有力度吧,又会让人感到不够有威严。
那么坐在一起的两个人,一般为了互相捧场搂台,一个讲话时,一般另一个也不会离开,离开了那肯定是有一种给人拆台的感觉。下面的干部都很敏感,别说一个人讲话另一个离开了,就是两个人的表情发生了微妙变化,也会引起善于察言观色的下属琢磨半天。
而像今天这样,在曹清连讲话时,文绍杰去送杨维新则是最巧妙的处置方式,既没有给曹清连办难堪,又能让曹清连讲话完全放得开,文绍杰自己也避免了尴尬。
其实,曹清连是一个最善解人意的人,除了有万不得已的情况,凡事他都会充分考虑别人的心理,在自己讲话时,尽量避免对方不舒服。譬如,在对下属讲话中,无论是表扬肯定,还是批评激励,口语中都习惯用“我们”怎样怎样,很少用“我”怎样怎样。
特别是在给大家办好事办实事,或提拔重用干部,或出台奖励政策等方面,曹清连更是把“我们”领导班子如何如何,“我和书记”如何如何挂在嘴边,从来不说“我”如何如何。而这些方面往往大都是在自己的主导下实施的,但他却从来不自己揽功劳。反而在处理人或出了什么问题时,曹清连却把这些“罪过”主动归为自己主导。也就是说,曹清连工作中从来不“揽功推过”,总习惯于“推功揽过”,这就是他一贯的品行。
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在工作中总是耍小聪明玩心眼,喜欢“推过揽功”,总把好事归为自己的功劳,把“坏事”归为别人的问题,用来笼络人心。即使决策中根本不是自己的主导,也故意对下属说成是自己的主导,还有的领导班子副职也犯这样的毛病,与下属在一起时,也总喜欢用“我”如何如何关照了“你”,提携了“你”,甚至把下属的提拔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大言不惭,恬不知耻,让人可笑至极。
曹清连的这些做人做事风格,早有人提醒过他,说他心太善,人太好,在官场中不一定吃得开,可是曹清连就是我行我素,他根本做不来那些不讲传统美德,去靠哄骗笼络人心的事情来。但他并不是不清楚官场这些现象,对一些领导干部的这种小丑般的伎俩,他看得清清楚楚。
文绍杰送杨维新是一举三得的事情,既给了杨维新面子,又给曹清连放开讲话创造了条件,也使自己避开了不自然。送完杨维新,文绍杰有意又在贵宾室坐了一会,借机打了几个电话,过了10多分钟,他看看表,感觉时间差不多了,便重新回到了会议室。待他重新回到会议室时,曹清连的讲话已进入了尾声,文绍杰对时间把握得很好,或者说他不回到会议室,曹清连也不会进入讲话尾声,得等着文绍杰回来做最后的讲话。
曹清连讲话一开场,就先给大家交了个底:“伙计们:今天领导讲话比较多,会议时间可能会长一点,请大家要有耐心。因为马上迎来节后春运关键阶段,我今天也要多讲一些事情,但我尽量不超过半小时。”在职代会、党代会、年度工作会等正式大会且有书面讲稿的情况之外,曹清连一般很少用“同志们”开场,而多用“伙计们”,这样能体现出亲切亲近。
然后,曹清连简单通报了节日期间车站工作的主要情况,重点通报了上级领导节日慰问视察的情况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概况,并对节日期间牺牲了休息时间,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干部职工,表达了感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