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立李贤为太子之后,自己也可谓是好悉心教导了,能为儿子扫清这些障碍也算是自己作为皇父的一片善心了。
黄巢:也就是自己出晚,不然一起除了呗,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没什么。
【仔细研究这个琅琊王氏这个家族的崛起之路就会发现,琅琊王氏不管遭遇什么样的危机,其他豪门的竞争,皇帝的打压,每次都有意的慢人半拍,让对方先出手,等到敌人士气衰竭或者露出破绽的时候,再后发制人,一击而中。
琅琊王氏果真是做大事的,既然要创百年基业,不介意慢人半拍。正如古语所云:才大而性缓之人,必属大才。物速成则疾亡,晚则善终。】
这段话给了很多家族提示,哪个家族不想做大做强,不想长长久久。可惜的是历史上哪怕诸如王谢,五望七姓都随着历史的洪流消失不见。
王朝更替,多少新旧势力的更新换代,多少家族几十年几百年的心血就你那样付诸东流。
我相信“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这句话背后是多少代人辛苦维持下来的。可惜的是先人的辛苦终究还是无法保持一个家族的永久繁盛。
纵观历史,也就一个“孔家”,因为孔夫子的存在,因为儒家是黄帝手里最好的统治工具,所以自汉朝以来需要这么一个施加恩惠的去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其他家族都是从弱小到强大再到鼎盛到衰落最后消失。
(古代那些典故,基本都是刷声望刷出来的,在古代通讯并不发达,能被广为人知的都是大力宣传的,而能被史书记录上并且流传下来的,已经属于是声望达到顶峰的那种。)
百姓也明白了天幕说的什么意思,所以好多人出名是故意闹出来的,是自己太天真了,真的以为是大家都夸奖或者都唾弃才这么出名的,以后不能随随便便的说一个人好不好了,谁知道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是不是人家故意弄出来的。
儒家不少人很是气愤,天慕这样说真没很难搞,所以很多史书上记录的人真是人品如何我们还要挨个去怀疑一下嘛,简直有违圣贤之道。
(王祥的成功也是东汉举孝廉这种特殊晋升渠道造成的,不妨看看那个时期流传下来的孝子特别多,就好像是都集中在了那个时期。
是后来的人不孝顺了吗?不是。是东汉的晋升就是要看名望。
普通人要如何才能扬名呢?讲究的就是与众不同,可是要展现才华就需要特别多的知识储备,而且需要能力压他人的能力,嗯,这个就比较难了,毕竟比别人强一点还好,但是比众人都强太多,那几乎就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相比较而言孝顺就简单很多了,所以东汉有很多出名的孝子。)
汉朝的皇帝有些不可置信,“举孝廉”这个主意居然能被后世人嘲笑,简直不能忍。
生气过后,倒也能品味出天幕隐含的意思,虽然这个政策不是百分百的好,但是确实也能为朝廷带来不少真正的人才。
对于选拔人才这块目前确实也没有什么让自己特别满意的政策。只能在不断的试探和试用中慢慢摸索,不断完善。
隋炀帝杨广则是有点骄傲,虽然隋朝的情况,不说也罢,但是自此之后,自己提出的科举可是被之后的皇帝重用的。
东汉之后对于天幕质疑之后没有孝顺的人了,古人表示有点生气,要不自己也学一下先辈宣传一下自己孝顺的的事迹。
很多人想了一下自己,想了按天,还是没有想到能够以孝顺出名的事迹,只能说自家的孝心一般般吧,再想想书中记载的孝顺事迹心里也是真心佩服,不是苦肉计不好使,实在是对自己下不了这个狠心。
就拿天幕说的“卧冰求鲤”,想想让自己大冷天去冰面上为自己后母,哦不,亲娘去捉一条鲤鱼,只觉得有点扯了,花钱买不行吗?雇人去做不行吗?非得亲身上阵,万一冻着感冒了,那自己亲娘一定会很伤心很难过吧。没错,爱惜自己也是对亲娘的孝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