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文人的势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科举对于各种赋税徭役可以免于不少,全家供应一个读书人的情况也是挺多的。
清朝比较特殊,满人还好,汉人想要出人头地无外乎从军、科举这主要的两条路,只要不倒霉的遇上科举舞弊就好。
百姓也是第一次这么深入的去了解这些。
很多读书人一辈子都是童生,尤其是同一考场有十几岁的孩童也有五六十岁老童生,坚持是种勇气,没有放弃也让人敬佩。只是可惜了。
古代秀才还是很牛的,其中就有见官都不用跪的这一条,秀才还能免徭役免赋税,只要考上秀才就能自己吃穿不愁了,哪怕是不想往上考了,也可以在当地县衙找个活干。
举人更不用说,不想考了,直接可以去当官,别说范进中举发疯。
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可以有资格走入官场,搁谁都得开心的疯一场才好。
贡士是全国的举人一起考试等出成绩,一般南北地区差大,你在当地很牛,可能到了天子脚下就不是很显眼了。
能进入朝廷录取的名额,那就是妥妥的官员了,不能的话可以考虑再考的事情了。
殿试是最后的考试了,也是有皇帝亲自监考的,心态真的很重要。
比如皇帝突然来到自己身边,一定要保持镇定,不然手一抖,墨汁一滴,妥妥的完蛋了,印象分都不怎么好了。
要是能被问话,那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好好回答,争取给皇上一个好的深刻的印象,这样你进入前几名的可能性就会很大了。
古人看着天幕上进士游街的场面,果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那一个个身着进士服、意气风发的进士郎,都是未来的国之栋梁。
让不少人想起了自己当初中进士时的喜悦心情。
更是激励了那些尚且没有达到这个高度的学子们,奋力向上,以期未来官场有自己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