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白莲教起义军迟迟不到,斥候还能顺畅地传回消息,薛长山索性清了清嗓子,把珍藏许久的计划说了出来。
“后金人再难对付,他们终究是侵略者,他们发起的每一场战争都是为了掠夺而来。”
“在我们还无力剿灭他们之前,最好的办法就是竭尽所能降低他们战争的收益,甚至让他们得不偿失。”
“如果我们有机会出山海关,就应该用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对付他们。”
“首先,我们必须夺下宁远城,那绝对是可以成为胜负手的关键城池。”
“宁远三年环山一面环水,又是通往山海关的必经之路。”
“后金人毕竟还落后,他们没有水军,那么我们利用水路为宁远输送物资,在后勤上就先赢了一半。”
“坚守宁远城,将大大降低我们的战争成本,同时让后金人疲于奔命。”
“只要我们坚守住宁远城,那么山海关至宁远之间的区域就可以成为我们的稳定后方。”
“到时候我们便能就地征兵,以辽人守辽土,然后开始屯田,缓解后勤压力。”
“只要宁远不丢,我们就可以构建起自山海关到宁远之间的第一道防线,可以称之为关宁防线。”
寂静的夜幕中,薛长山声音轻柔地说着关宁防线的发展思路。
他的声音很轻,轻到除了祖大寿之外就没有第三个人能听到。
可他的声音又很重,重到每一个字在祖大寿耳边响起时都如同惊雷。
祖大寿在辽东战场征战多年,并且不是那种只知道拿刀砍杀的大头兵,他对辽东战场的认识远超常人。
还在辽东时,他们那些有心杀敌的将领们不止一次商议过对策。
可是他们能想到的,无非就是更多征兵,更好练兵,更多地向朝廷要粮,跟后金人死战到底。
起初辽东总兵和经略并非不支持这种观点,也不是没有去过主战派官员。
但随着惨败越来越多,主战派们也开始心灰意冷,战局便一再恶化。
而现在,当他听到薛长山说出“结硬寨打呆仗”那六个字时,祖大寿如遭雷击。
当薛长山说出关宁防线的种种细节后,他更是惊为天人。
恍惚间,祖大寿甚至怀疑薛长山是不是辽东战场上的某个老将军投胎转世。
若非如此,他怎么可能对辽东那么熟悉?
仅凭看书就能提出如此一针见血的策略?
祖大寿自然不会想到,他其实猜对了一半。
薛长山虽然不是投胎转世,但确实是带着“前人”经验穿越而来的。
薛长山之所以对辽东那么执着,就是因为他坚信自己带来的这个经验是好用的。
关宁防线可不是他薛长山的计划,而是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等人杰在战场上实践而来的宝贵智慧。
看祖大寿稍稍缓过神来之后,薛长山又把后面的计划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