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毫无疑问,皇帝又再度忙碌起来。
显然,谢家大郎猜中了皇帝的想要制衡和收拢军权以及分散武将世家的心思,但也仅仅只猜中了一半。
皇帝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皇权的稳定,为以后谋算,还得考虑现实。
最关键的便是,什么人适合打什么仗,又适合打谁?
能打外敌不代表就能打内贼,两军对垒,不管是主将还是战士,带上私人恩怨都是一桩麻烦事。
可陈家军和庆王军之间的关系太复杂。
一来,两边的高级将领基本不和,积怨已久。
二来,底下的士兵和将领不同,他们除了保家卫国,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因着两边发放军饷的机制不一样,家里有两个儿子的,为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
哥哥投了陈家军,弟弟就去投庆王军的大有人在。
东边不亮,西边亮,总能及时领到一份军饷。
这些年,虽说朝廷都知道陈家和庆王之间互相制衡的关系,可毕竟没真打起来,只在将领级别间暗潮汹涌。
寻常时候,还得合作共击外敌。
所以,庆王军队中不少人都是稀里糊涂地换了面旗帜,成了叛军。
陈家军中也没好多少,昨天还和兄长写信,攒点钱给爹娘盖房子,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打仗了,而敌人,就是昨日还商量给家里盖房子的亲兄弟。
又或者,上回见面还是共击外敌的袍泽。
这一仗该怎么打,成了皇帝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不仅仅是去评估输了的风险,还要控制赢了的代价。
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帝与庆王是兄弟间互相残杀,难道那些士兵也要如此吗?
当然,这些问题,庆王不用考虑。不管是输是赢,所造成的后果与代价,都得皇帝去背。
说白了,庆王造下的孽,得皇帝去兜。
谁叫他是皇帝,谁叫他是大魏皇室的标志?
可偏偏庆王的“破坏力”极强,皇帝防了他多少年,他就蛰伏了多少年,他在军中的时间,比皇帝的年岁都要长,这样一个固土封疆的亲王,并不那么好对付。
虽然没有正式打起来,但对谢家父子而言,绝对是一根难啃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