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娥小声嘀咕着,“那可说不准。”
田广文的小插曲,并没有影响生意,冯家照旧人来人往。
周桂花盛出自己炒的瓜子,并放上几颗红双喜的糖,来的人都会让一下。多少是个心意,一个村里住着,不能那么可丁可卯。
她这几天是真的高兴啊。多少年了,村里人哪像现在这般往家里涌。
冯家是外来户,跟村里人没有天然的亲近感,有个大事小情也没人主动来帮忙。
再后来,不争气的王秀芬生了三个丫头。没个带把的,在别人面前就抬不起头。儿子冯德昌越来越沉默,除了干活,很少出门。
她这个当妈的看着心疼,除了责备儿媳妇,再无计可施。
如今的景象,她简直不敢想。虽然大家都不是来帮忙的,但他们愿意掏钱买自家东西,跟帮忙一个样。
她倒有点佩服二丫头了,以前风风火火的,干什么都一根筋。现在真的长进了,鬼点子也多了。
挣不挣钱倒是其次,光赚的人气就不止了五十块钱了。
这就是农村老一辈人的想法,活上一辈子,活的就是人情往来,活的就是脸面。而这一切,都得靠别人认可,才能得到。
周桂花和王秀芬动不动就催冯雪莹去进货,她们沉浸在卖货的喜悦中,但凡看到什么少了,就想着赶快进货。
货品种类也增加了一些,都是村里人点名要买的,淀粉、调料、黄豆等。不过冯雪莹也不敢多拿,哪怕不够卖也不能压货。
她虽然没做过生意,但是通过几次拿货她也大概发现了其中的门道。
以前听做生意的人说“根本没赚钱,都在货上呢”,冯雪莹也真实地感受到了。
手上的钱从最初的五十翻了几倍、十几倍,可每次拿完货,就什么都不剩,只是货越来越多。
村里人买东西的热潮只能持续一个月。只要过完年,有些人家连吃饭都困难,更别说其他东西了。
眼看着离过年只剩十天了,冯雪莹的生意也迎来了“爆火”,可她进货的量却越来越克制。
这就导致她每天得跑一趟县城,为此,没少被奶奶和妈妈埋怨。
幸运的是,她几乎每次都能在县城碰到王周南。在他的帮助下,哪怕碰上大风雪天气,路也好走多了。
冯雪莹有时候也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老上县城,王周南都找各种拙劣的理由来搪塞,有的理由连他自己都说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