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岑参

(一)家族荣耀与没落

岑参出身于官宦世家,曾祖父岑文本为唐太宗时期宰相,其才学与忠诚备受赞誉。伯祖父岑长倩在武则天时期担任宰相,位高权重却因政治斗争被诬谋反下狱致死。堂伯父岑羲在唐中宗、唐睿宗时期为相,后因依附太平公主在玄宗上位后被灭族。家族的荣耀如昙花一现,在政治风云中迅速没落。这一巨大的变故给岑参的人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家族兴衰的反差让他心中燃起了光复门楣的强烈愿望。

(二)早年经历与求仕之路

岑参幼年丧父,家境孤贫。五岁进学读书,九岁能赋诗文,展现出过人的天资。二十岁时,他满怀壮志踏上求仕之路,奔赴洛阳 “献书阙下”,然而现实却无比残酷,献书如泥牛入海。此后十年,他在两京之间奔波,献书无用,干谒无人理,科考又不中,穷困潦倒至极。期间,他结识了王昌龄,这位阅历丰富的诗人对他产生了一定影响。天宝三载,岑参二十七岁,以榜眼登进士第,又守选三年,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这个小官职让他感叹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但也只能勉强就职。

(三)两度出塞的传奇

天宝八载,岑参高唱着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毅然投笔从戎,随高仙芝前往龟兹,任安西都护府掌书记。他历经艰辛到达驻地,途中写下了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的名句。然而,高仙芝在怛罗斯之战中战败,岑参随其回京,无功而返。后他一度消沉,与李白、杜甫等诗人聚会唱和。天宝十三载,他受封常清推荐,再次出塞,任北庭都护判官。这一时期,他心情舒畅,激情满怀,写下了众多壮丽诗篇,如《走马川行》《轮台歌》等。安史之乱初期,封常清、高仙芝被冤杀,岑参又失去了升职机会。至德二载,他经杜甫推荐,任右补阙,却因直言不讳不讨肃宗喜欢,被挤出朝廷。此后,他的仕途一直坎坷,最终客死他乡。

二、岑参的交友画卷

(一)凉州夜宴的知己相聚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岑参途经凉州,与诸多老友相聚。彼时,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一片繁华景象。胡人半解弹琵琶,悠扬的琵琶声在夜空中回荡,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增添了独特的边城风光。岑参和老友们来到城中最豪华的酒馆,准备把酒言欢。随着月牙渐渐升高,照亮了整个武威城,岑参诗兴大发,一句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脱口而出。酒馆的酒宴准备完毕,歌舞和演奏就位,众人入席夜饮。看着精彩的表演,听着动人的琵琶曲,岑参沉浸其中,西北夜晚的空旷多风,萧萧风声与漫漫长夜,让他又吟出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席间,老友们为岑参接风送行,他感动不已,举起酒杯提议满饮,随后又吟出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在座的老友皆志同道合,身怀抱负,岑参为鼓励他们,再吟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酒过三巡,气氛高涨,不时爆发出哈哈大笑声,岑参大声吟出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这场夜宴,岑参留下了千古经典《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二)与高适的边塞之交

岑参与高适同为大唐边塞诗人,又处于同一时代。他们都曾游历河朔的燕赵之地,壮年时又双双奔赴边塞从军,可谓志趣相投。在高仙芝镇守凉州时,二人同为节度使属官,朝夕相处。高适的边塞诗雄浑悲壮中透着雄浑,岑参的诗则在悲壮之中带着峭拔。他们的诗歌风格虽有不同,但都展现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悟。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他们格外珍惜相聚的时光。一同经历边塞的风沙与战火,共同见证了边疆的壮丽与残酷。他们的友谊在边塞的岁月中愈发深厚,成为了大唐边塞诗坛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