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翠把提来的水给周婶倒上一碗,来到地头的一棵大树下。
周婶听完徐安叙述后,仰着头思忖了一会儿。
“我想起来了,怪道村长对你们在村里招工的事这么看重。”
她“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碗里的水,擦擦嘴继续往下说:“两年前吧,他家大儿子就是在县城里给人做工,据说是帮人建房子,从高处摔下来了,在病床上躺了半个月,最后没救回来。”
“如今他小孙子也大了,同样对地里的活不感兴趣,他可能是想借做工的名义,把小孙子留在村里头。”
周婶这么一说,徐安就明白了,“难怪了……”
她看向孙三郎,“原先我只是想想,现在看来,这红薯粉的作坊我一定要开起来。”
孙三郎点头,“周婶,你知道村长说的那块地在哪里吗?”
“知道知道,往年我还在那里晒过豆子呢,这就带你们去瞧瞧。”
她同还在锄地的周远安打了个招呼,领着几人往河边走去。
烈日当头,徐安只觉得空气都被晒热了,走着走着,忽觉一股凉风迎面袭来。
“到了,就是那里。”
周婶停下脚步,指向河边的一块空地,那块空地上长满杂草,草丛里露出大小不一的石块。
河流在这里形成一个断层,水从两米多高的地方冲下来,有风吹过,泛起阵阵凉意。
“哇!这真是个好地方,你觉得呢?”徐安感叹,“那里有落差,正好为磨坊提供水动力,只要这条河不断流,就能源源不断地带动石磨工作。”
孙三郎明白她的意思,运用水力的磨坊他之前见过,虽说建起来有难度,但工匠也不是不会建。
请了当地最有名的建房手艺人,加上几个擅长做各种机关的工匠。
徐安的水磨坊总算开始了施工,在施工的同时,她也没闲着,答应酒楼的红薯粉还得完成。
由于需求量太大,徐安找到村长,跟他说想在村里大量收购红薯,同时,还要招几个人帮忙。
村长乐呵呵地答应了,往屋里一叫,喊出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来。
“他是我的孙子孙兴,先前跟着先生读了几年书,后来……后来就怎么也不肯读了,嚷嚷着要去城里打工,这下好了,让他跟着你们做事,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