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夜色下的大黄鱼(四)

在敖海源寻寻觅觅鱼群踪迹的时候,其他的人则在各自聊着天儿。

“姥爷,刚才姐姐们看了一下,今天咱们钓的野生大黄鱼少,基本都是半野生养殖逃跑的种群。可我怎么觉得模样都差不多呢?而且姐姐们说野生的和养殖逃跑的价格相差不少呢?”

“这个当然不一样啊!”

“物以稀为贵,野生黄鱼因为不错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一直被人们所追捧,并且经过长期过度的捕捞,野生大黄鱼已经变得非常罕见了,近年来捕捞到的黄鱼都屈指可数。而且一条比一条价格高,直接供应给附近的大酒楼,平常人是买不到的。”

“而现在市面上一般的黄鱼都是人工养殖的,所以口感上会逊色很多。特别是野生大黄鱼肉质鲜美,且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它的鱼鳔可干制成名贵食品“鱼肚”,又可制“黄鱼胶”。另外,大黄鱼的肝脏含维生素A,可以做鱼肝油。养殖的黄鱼并没有这么好的效果。这也是野生黄鱼变得越来越贵的原因之一。”

“至于你说的怎么区分逃跑种群和野生的,就得看外形了。”

“首先是外观上的区别。”

“野生大黄鱼和养殖大黄鱼的生长环境不同,外观性状也有差异。无论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大黄鱼的鳞片都很紧致、完整,体色都是金黄色,体表富有光泽,鳃丝清晰,呈鲜红色,体表的粘液透明,眼球饱满。”

“但野生的大黄鱼体型更加细长、苗条,色泽相对较亮,而养殖的大黄鱼无一例外,体态肥胖,色泽相对较暗。”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的话,想一下家猪和野猪的区别!”

“其次就是营养与肉质上的区别”

“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2019年专门进行了一次检测实验,目的就是为了比较野生和养殖大黄鱼的营养品质差异。”

“结果表明,野生大黄鱼的水分含量为64.26%,比养殖的大黄鱼明显更低。野生鱼的灰分含量为1.24%,同样也比养殖的大黄鱼更低。在粗脂肪含量方面,野生的大黄鱼粗脂肪含量为9.76%,而养殖大黄鱼的粗脂肪含量高达10.74%~14%。还有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是评价食物营养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野生大黄鱼的粗蛋白含量为21.02%,比任何模式(筏式养殖、池塘养殖、围网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等)下养殖的大黄鱼粗蛋白含量都要高。”

“另外,野生大黄鱼的肌肉弹性和咀嚼性都要显着高于养殖的大黄鱼。在野生大黄鱼肌肉中,研究人员共检测出了1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有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有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有7种。”

“野生大黄鱼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明显高于所有模式下的养殖鱼。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油酸,这与意大利南部海域以及太平洋中东部的珍鲹、犬牙、石首鱼等几种鱼类的脂肪酸研究结果相似。”

正当爷俩儿讲课讲的正尽兴的时候,敖海源的通知也来了。

“准备准备可以下竿子了!”